河南永城市实验中学 于琦
新教材要求设置学习任务群,试图将教材的概念、资源或某一问题提纲挈领地整合,借此来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教材的主题词往往都散布在各册教材上,需要我们用心梳理。比如,教材里的“骗”。
一、《皇帝的新装》中的“骗”。我课堂上问了3个问题:
1、究竟谁是骗子?旨在引导学生来发散思维。学生小组探究后展示:有人说骗子撒了个弥天大谎,毋庸置疑,当然是骗子;有人说皇帝、大臣是骗子,这些统治者尸位素餐,专权误国,昏庸愚蠢,他们欺人和自欺,典型的国家骗子;老百姓媚俗讨好,睁眼说瞎话,也是骗子。看来,全国人人都是骗子。
2、你会恨那两个骗子吗?学生回答说,那两个骗子让糊涂皇帝裸体游行出了丑,赔了钱,却为该国百姓解了气:骗子不可恨还挺可爱。骗子们似乎像极了惩治阿訇的阿凡提,惩恶扬善的活佛济公,还值得赞美呢!
3、文中为啥安排一个孩子出场揭穿骗局?孩子们讨论后归纳:当全国都狂热地睁眼说瞎话时,偏偏一个男孩说出了事情的真相,“他什么也没有穿呀”的一声呼喊,尴尬了皇帝,也喊醒了百姓。故事如此安排的用意在于:无论再荒唐的社会,总会有说真话的人在,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整个社会必须要有一颗清澈的童心,有敢与挑战谎言的勇气和责任感。如是,社会才会少写荒唐,多些理性;少些内耗,多些文明和进步。
二、于勒的一封信。对于过惯穷日子的菲利普一家人来说,这封信就是全家的福音书。发了财且有良心的于勒,让全家看到了做上等人的契机。虽然现在过得还很不如意,比如,因为贫穷,女儿的婚事没有最后敲定,职位还没有提升,生活品味还有待大幅度提高等。但于勒的那封信,似乎具有非凡的魔法,总能让失意的全家燃起幸福生活的希望之火。最后,船上卖牡蛎的穷于勒的出现,戳穿了这封信的骗局。菲利普夫妇对亲情的辱骂、远离和抛弃,揭示了人性中的冷酷和残忍。人性的东西,或许与制度关系不大。
三、《桃花源记》中言而无信的渔人。洞中人热情好客、勤劳朴实,为避战乱隐居桃园。外界渔人却误打误撞不期而至,洞中人让这个外来户在此享受了五星级贵宾接待待遇后离去。洞中人再三叮嘱,不足为外人道。渔人信誓旦旦说,打死也不说。但渔人出来后不但处处志之,还赶紧向官府报告。这让洞中人很失望。估计,本来就不相信外来人的洞中人,肯定有人跟踪并及时采取了消除痕迹的紧急避险措施,才搞得外边寻洞者“遂迷,不复得路。”渔人代表外界的人,身上涂满了欺诈、功利等灰色思想。作者也借渔人讽刺了现实之人,现实之事。基于对现实的失望,陶老先生就构建了一个诚实、守信、有爱且自给自足的桃花源美好形象。
四、“完璧归赵”里的骗。强大的秦国得知赵国有了一块和氏璧,欺骗说,秦国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玉。蔺相如把和氏璧交给秦王,秦王拿着玉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赞不绝口,哈喇子流了一地,却矢口不提给十五城的事。蔺相如借机对秦王说,璧有瑕,请为您指正。接到后,他便暗地里派使者把璧送回了赵国。蔺相如要求秦王必须举行隆重的接收仪式,才能献出来,否则自己和玉就会玉石俱焚。本课蔺相如的“骗”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策略。现实生活中,我们因事而异,以骗制骗,常常智慧就藏在里面。
五、《命若琴弦》里的苦心之骗。老瞎子能每天走街串户、翻山越岭地活着,动力就是老瞎子的药方:弹断一千根琴弦,按照琴盒子里的药方子抓药熬着喝,就能重见光明。老瞎子弹断了1000根琴弦去抓药,却发现药方子是白纸。老瞎子在药店门槛上从冬坐到夏,从夏坐到冬,才突然明白,师傅老老瞎子是骗他的,也顿悟了骗中的殷殷苦心。老瞎子回来后告诉徒弟小瞎子说,他记错了,应该是1200根琴弦。赶紧弹,离重见光明快了。于是,师徒二人仍然两手相牵,沿街串巷,边走边唱。
活着本身就是为了活着。想活着,必须有支撑活着的信念。无论是瞎子的药方,还是《活着》里富贵的梦想——等鸡变成了鸭,鸭变成了鹅,鹅变成了羊,羊变成了牛,家就富起来了。心里有个想头,生活才会有奔头。这些支撑活着的信念,也可称之为信仰。信念也好,善意的欺骗也罢,都是活下去的动力。对国家而言,百姓有了信仰,国家才会有力量,民族才会更有希望。
教材里有关“骗”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智取生辰纲》里的骗局,好汉们巧取贪官污吏的生辰纲,彰显了起义者的智慧、勇气和替天行道的江湖道义;《狼》里的骗局彰显了人定胜天的道理,恶势力再狡猾再会欺骗,终究战胜不了正义的力量;《陈涉世家》里,陈胜吴广起义前装神弄鬼、鱼腹丹书等活动都是骗局,都是为树立威信、为起义的合理性造势等等。
总之,狡诈与诚实,愚蠢与智慧,邪恶与正义等人性的特点常常会隐含在文本里的一场场“骗局里”,解读清楚并理性分析看待,学生才会去伪存真,镀亮其人性的光芒,从而渐渐构建起语文的核心素养。
于琦简介:
永城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学标兵,校《家庭教育报》主编,市作协会员,市知行读书会会员,中共党员。辅导学生多次荣获市级、省级、国家级主题演讲比赛一等奖。辅导学生的文章多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坚持笔耕不辍,教育类论文、散文、杂感、新闻等经常见诸多家报刊杂志,主题类征文多篇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