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女孩”缘何让网友“破防”
□胡绪全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这句歌词之所以引起很多人共鸣,就在于日常生活中那些普通的人,以他们的自信、从容、善良、坚韧,触动我们的心灵。
今年高考结束后的广西桂林灌阳县,一位姓刘的高中女生,用一根扁担挑起几大包沉重的行李,步履稳健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这一幕被镜头捕捉,迅速在网络上走红。网友们纷纷为这位“扁担女孩”点赞,称她“挑起的是未来的梦想”。
“扁担女孩”之所以让人动容,首先在于她身上的自立精神。高考期间,许多城里的孩子坐着“专车”、手捧鲜花、怀揣红包,父母全天候陪同。一根扁担、几个包袱,这种回家方式仿佛来自另一个时代。刘同学没有等待他人帮助,而是选择用自己的肩膀承担起这份重量,这种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品格,恰恰是当代社会所稀缺的精神资源。她的行动无声地诠释了一个朴素道理:人生的重担,终究要靠自己的肩膀来扛。这种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过时,尤其在物质丰裕的当下更显珍贵。
“扁担女孩”的影像之所以能够“刷屏”,还在于它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关于乡村学子的集体记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无数农村孩子正是靠着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走出大山、改变命运。一根扁担,承载着多少代农村学子的奋斗史。那些挑着粮食走几十里山路求学的日子,那些背着铺盖卷独自闯荡的岁月,都浓缩在这简单的画面里。网友的感动,某种程度上是对自己或父辈奋斗历程的感同身受。
更深层次看,“扁担女孩”走红反映了社会对朴素价值的集体怀念。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炫富、攀比之风时有显现,而这位女孩展现的却是最本真的生活态度——不矫饰、不抱怨,坦然面对生活给予的一切。她的朴实无华与当下某些浮夸的社会风气形成鲜明对比,恰如一股清流冲刷着人们的视觉疲劳。网友的点赞,实际上是对返璞归真生活态度的认同与向往。这种集体情感投射,揭示了物质丰富后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当然,在感动之余,我们也应保持理性思考。“扁担女孩”的自立精神值得赞扬,但她的负重前行也映照出城乡家庭的差异。为什么别的高中毕业生高考结束后可以手捧鲜花、坐车回家,而她需要挑起如此沉重的行李?我们赞美坚韧,但更应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都不必过度负重前行。只有当“扁担”不再是一种必需品,而成为一种精神象征时,我们的社会才算真正进步。
没有伞的孩子,懂得奋力奔跑。女孩肩上的扁担,不仅承载着行李的重量,更象征着新一代年轻人面对生活时那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既不因条件艰苦而自怨自艾,也不为博取同情而刻意示弱。网友的集体“破防”,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价值观的共鸣:在这个追逐流量的时代,我们依然会被最本真的坚韧所感动,依然认同奋斗才是青春最美的底色。
这正是:一根扁担两肩风,踏过书山几万重。莫道行囊压身瘦,自强精神照前程。
#2025新星计划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