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碳市场表现活跃,碳价突破90元/吨,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突破主要受到市场交易扩容预期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的影响,增加了控排单位的履约清缴积极性。 此外,碳价在2024年3月达到90.67元/吨的最高点,较去年同期上涨61.89%。
从长期趋势来看,随着我国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未来免费配额的数量将减少,有偿配额取代,这将推动碳价进入长期上行通道。 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4.42亿吨,成交额达249.1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碳市场的碳配额成交价格波动较大,自2022年以来在40-150元/吨之间波动。 此外,全球碳市场也在不断扩展,覆盖了全球约17%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总体而言,全国碳市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企业减排,还为气候投融资等活动提供了基准价格,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绿色低碳发展。 未来,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将继续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具体内容和对碳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第一部专门法规,于2024年5月1日正式施行。 该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
具体内容
1. 坚持党的领导:明确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管理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
2. 监督管理体制:规定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监督。
3. 体制机制与适用范围:条例对碳排放权交易体制机制、适用范围、管理流程、数据质量保障、惩处违法行为等诸多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4. 碳配额分配方式:提出将逐步推行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碳配额分配方式,并逐步提升有偿分配比例,这将倒逼更多企业放弃购入高额的碳配额,转而考虑低碳生产方式转型。
5. 法律责任与惩处措施:针对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条例规定了多样的法律制裁手段,并对性质严重的违法行为如碳排放数据造假问题、操纵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问题等加大惩处力度。
对碳市场的影响
1. 推动全国碳市场发展:随着企业参与碳交易积极性的提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不断上升。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
2.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通过逐步推行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碳配额分配方式,倒逼企业向低碳生产方式转型,引导全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3. 增强信息透明度:沪深北交易所也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作为A股首个统一、标准、实用的ESG披露标准,进一步增强信息透明度,推动构建良好的发展生态。
4. 夯实制度基础:《条例》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共同形成涵盖“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的多层级制度体系,为全国碳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夯实了基础。
2024年全国碳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的具体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是什么?
2024年全国碳市场的成交量和成交额数据主要来源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以及相关行业机构的报告。 这些报告提供了详细的统计数据和分析。
例如,《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市场累计交易量突破4.42亿吨,总成交额达249.19亿元。 此外,该报告还指出,在第二个履约周期内,碳排放配额的成交量增至2.63亿吨,成交额跃升至172.58亿元。
另外,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双月简报也提供了具体的成交量和成交额数据。 截至2024年8月末,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为4.73亿吨,累计成交额为276.64亿元。
这些数据的统计方法通常基于全国碳市场信息网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通过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等方式进行统计和汇总。 例如,根据某周的交易数据,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为302,574吨,成交额为27,306,724.00元; 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为800,000吨,成交额为73,474,000.00元。
北京碳市场碳配额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其对市场参与者的具体影响是什么?
北京碳市场碳配额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其对市场参与者的具体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碳配额价格的波动主要受到履约驱动、政策收紧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例如,第二个履约期配额清缴时间提前,部分企业惜售叠加碳配额供给收紧等因素引发了市场的回应,导致碳价上涨。 此外,《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即将实施,预期配额分配政策收紧以及严惩配额清缴违法等措施也是引发配额价格和成交量走高的重要原因。
配额总量的设置也直接影响碳市场的配额价格。 配额总量的多寡决定了配额的稀缺性,进而影响碳市场的配额价格。 当配额总量较少时,市场上的稀缺性增加,从而推高了碳价。
第三,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例如,北京市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市场机制体现“排碳有成本、降碳有收益”,推动排放主体主动采取低碳转型升级措施。 这种政策导向也会对碳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碳配额价格的波动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首先,价格上涨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尤其是那些高碳排放的企业需要支付更高的碳配额费用来满足履约要求。 这可能会促使企业加快低碳转型和技术升级的步伐,以减少碳排放并降低碳成本。
另一方面,价格上涨也为碳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 例如,一些投资者可能会通过购买碳配额或参与碳金融产品来获取收益。 同时,价格上涨也可能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碳市场,积极参与碳交易活动。
总之,北京碳市场碳配额价格的波动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履约驱动、政策收紧、市场供需关系以及气候变化等。
全球碳市场扩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是什么?
全球碳市场正在经历显著的扩展和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2022年的数据,全球碳市场的收入达到了63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到2024年,全国碳市场的碳价已经突破90元/吨,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全球碳市场价值在2022年增长了13.5%,达到9220亿美元。
全球碳市场覆盖了约17%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且实施区域已从发达国家逐渐扩展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目前全球已实施了25个碳市场,并有22个碳市场正在建设或考虑中,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东南亚。
碳价呈现整体上涨趋势。 例如,全国碳市场的碳价从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如今的每吨90元至100元左右。 这种价格上涨反映了对碳许可证需求的增加以及全球致力于实现净零排放的努力。
自愿碳市场也在不断增长。 预计到2030年,自愿碳信用证的需求将显著增加,市场可能达到1.5至2.0吉吨二氧化碳,并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到约2.5吉吨。 摩根士丹利预测,该市场将从2030年的20亿美元扩大到约1000亿美元,到2050年可能达到约2500亿美元。
不同碳市场的发展具有一些共性特征,包括不断丰富行业类型、提高配额稀缺性、降低免费配额分配比例以及允许使用不同程度的碳信用鼓励企业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参与碳减排。 例如,中国全国碳市场计划在发电行业引入配额有偿竞拍机制,初期竞拍比例为5%~8%,并逐步提高该比例。
全球碳市场正在迅速扩展,不仅在规模和覆盖范围上有所增加,而且在价格和政策机制上也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 如何评价全国碳市场在促进企业减排和气候投融资方面的效果?
全国碳市场在促进企业减排和气候投融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国碳市场通过压实企业的碳减排主体责任,树立了“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意识,使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减排行动。 这种市场机制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减排灵活性,还促进了行业整体的减排效果逐步显现。 例如,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已经建立了碳排放管理内控制度,并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碳资产管理。
全国碳市场为气候投融资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和基准价格。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为气候投融资、碳资产管理以及配额质押等提供了基础性支持,撬动了更多的绿色低碳投资。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金融部门对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系统性响应,还促进了能源结构的调整。
此外,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也带动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发展。 自愿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行进一步增强了市场机制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推动作用,为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