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言选登(三)
中国作家网
2024-11-18 17:34:14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言选登

铸牢民族魂,共筑文学梦

姚 瑶

我生活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那里有苗族、侗族、布依族、汉族、水族、瑶族、壮族等33个民族,多民族和睦相处、融合发展,造就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完整的民俗传承。

那里是一个用歌声传唱一切、用舞蹈展示一切、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侗族大歌宛如天籁,苗族飞歌高亢嘹亮;锦鸡舞争奇斗艳,铜鼓舞轻松欢快;鼓楼花桥、流水人家,游方踩舞、行歌坐月,走进黔东南,就沉浸在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近两三年来,在黔东南那块神奇广阔的土地上,“村BA”“村超”迅速火爆,成为名闻天下的网红现象、万众瞩目的超级文旅IP、多彩惊艳的“贵州现象”。生活在那里的各民族同胞,以纯粹的、朴素的、大众的、接地气的方式创造了一场场具有影响力和民族文化氛围的体育赛事,在这块净土之上创造了人间奇迹,这里一派热火朝天、一片欢腾祥和。“村BA”“村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作为一名侗族作家,聚焦时代、淬炼主题、站稳立场都是应尽之责,作为经历者、在场者,不能置身事外,而应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和更加宏大的历史视野,深扎到民族地区火热的现场,在富有时代特色的现实中,挖掘“火爆”背后的感人故事,找到破圈的文化密码和流量密码,寻找隐藏在火爆背后的光芒,倾听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欢呼。

“村BA”“村超”远远超越了一场体育赛事本身的意义,这场由村民自发组织的体育赛事,上升到一个关于文化自信、关于乡村文明、关于乡村振兴的文化事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为各民族搭建了平台,拓宽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场域,展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美好画面。对于增强祖国认同、文化认同、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载体。

一部中国文学史,是中华各民族文学交相辉映、相互滋养、携手并进的历史。回望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无不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和精神追求。我想,这是我写下《“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的主要意图,也是我正在创作的第二部“村”系列《“村超”:中国式现代化的幸福标本》的主要动力。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提升文学创作的质量和水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民族文学创作的全过程,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汲取灵感,用真挚的情感和独到的视角,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展现民族风貌的文学佳作。更加注重文学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表达方式,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让民族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民族文学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如何实现创作的现代化?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守文学的理想和品格?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文学是一种力量,它能够凝聚人心、激发情感、传递价值。让我们携手并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我们的笔尖绘就民族团结的美丽画卷,用文字书写民族的壮丽史诗,共同推动民族文学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家)

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大地和火热的现实

尼玛潘多

我是一名来自西藏的作家,感谢中国作家协会近年来对西藏文学创作者的扶持和帮助,使越来越多的西藏作家被发现、被看见,使西藏文学创作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创作成果逐年丰硕,多人获得鲁迅文学奖和骏马奖,越来越多表现西藏人民生活的文学作品走进大众视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中央实行对口支援西藏政策后,全国各地大力援助西藏,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使西藏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局面已然形成。作为一名作家,我的文学创作一直以观照现实、观照当下,书写发展中的西藏为己任,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大地和火热的现实,投向普通人的生活,努力将充满烟火气息的西藏呈现给读者。特别是获得本届骏马奖的长篇小说《在高原》,描绘了汉藏结合的茹玛家族四代人的命运和西藏百年历史变迁,呈现了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的血脉亲情。这部小说获奖后,有记者采访我,问我是如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进行创作的。其实,我的创作从来不是主题先行,因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在西藏由来已久,民族交融的事例在高原的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从历史大事件到寻常人家的小生活,都能寻得鲜活生动的故事,我只不过是截取了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而文学作品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之一。历史上,民族文学为各民族提供了沟通路径,帮助不同民族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进入新时代,作家的使命光荣且艰巨,需要作家具有担当意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各民族相濡以沫、和谐共生的现实画卷中汲取养料,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文学作品呈现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创造美丽幸福生活的历程。

今年,我作为特邀编辑参加了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编写的《格桑花开——援藏干部讲故事》一书的编辑工作,整个编辑过程,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也是精神受到洗礼的过程。一篇篇来稿让我看到援藏干部与当地群众的深厚感情,读到了一颗颗滚烫的心,看到了援藏项目惠及普通百姓的美好,在选择和编辑稿件的每一天,都处在深切的感动之中。

前来参加颁奖典礼之前,西藏作家协会组织了一次“攀登者”文学“深扎”采风活动,前往西藏日喀则西部的边境县采风。过去,这些边境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牧民生活相对贫困,特别是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定日县,在我初入新闻行业时,还是国家级贫困县,我看到过那里的群众在贫瘠的土地上艰辛而窘迫的生活。但这次一去,用“天翻地覆”一词来形容毫不为过。采风线一路都是名山圣湖,我们一行饱览了壮美的自然风光,但印象最深的风景在群众的脸上,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都挂在一张张笑脸上,这些笑脸让我对西藏的发展变化有了更直观更具象的认识。现在西藏的农牧民早已不是传统的农牧民,旅游业、新媒体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他们在继续保有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拥抱新技术,用旅游、短视频,拓展着生活的疆域。

我举这两个例子,是因为这两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明白西藏的文学资源是丰厚的,火热的现实是不缺素材的,尽管地理意义上的高山大川仍然是一道道屏障,但精神的时空里,西藏早已经和新时代接轨。所以,作家需要拥有宽广的视野,向广阔的大地学习,向大地上生活的人民学习,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去发现、去表达。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当下,观照新时代,探索西藏题材文学作品新的表达路径,将丰富且多维的西藏呈现给广大读者,用文学作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一个作家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家)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布买热木汗·吾不力卡司木

今年,我作为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社的一名维吾尔族编辑,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获此殊荣,我内心感到无比荣耀。但我也深知,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凝聚着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对我的培养,它来自这个伟大时代的馈赠,体现着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民族文学工作者的鼓励与肯定。这是一个荣誉,更是一种期许。

编辑工作让我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的意义。长期以来,我非常关注家乡新疆的各民族文学发展事业。新疆的各民族作家积极吸收现代文学理念和创作手法,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和表达方式,使得当代民族文学更加丰富多彩。例如,阿舍的长篇小说《阿娜河畔》、图尔贡·米吉提的长篇小说《王三街》、肉孜·古力巴依的长篇小说《花儿永远这样红》,都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情节,反映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生活的主题,展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相互扶持。这一次4名新疆籍作家、翻译家获得了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这是党和国家对新疆文学事业发展的肯定。

2023年,我去吐鲁番参加会议的时候遇到一位“80后”维吾尔族农民作家阿依谢姆古丽·色依提,她因生活繁忙而暂停创作,这令人惋惜。我很希望她不要放弃文学创作。回到北京后,我一直和她保持联系,常常进行文学上的交流。在不停鼓励下,她重拾笔杆,终得佳作,她创作的小说《明天更美好》较深刻地反映了在困难中寻找希望和出路的基层青年积极向上的心态,不同民族的年轻人患难与共、携手同行,为建设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后来,小说发表在《民族文学》(维吾尔文版)2024年第2期上,对她而言,这是一份来自文学的鼓励和礼物。

当每一期精美的《民族文学》出刊时,我感到欣慰和满足。我们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出版一本杂志,更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的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情感,直击心灵最柔软的部分。我不由自主地湿了眼眶,泪水悄然滑落。

在我心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最后我想说的是,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但“坚持”可以让我们无限接近,请相信,每一分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滴汗水都会浇灌出成功的花朵。作者与编辑,在相互的扶持中成就自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我们用手中的笔为这个时代写下温暖的篇章,为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作者系《民族文学》编辑)

相关阅读: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言选登(二)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言选登(一)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来源:《文艺报》2024年11月18日第8版

排版:单小菁

编辑:刘   雅

二审:张俊平

三审:王   杨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