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周立:加快推进河南农业强省建设的战略思考
河南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
2024-11-27 15:15:41

一、河南建设农业强省的重大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性的战略性产业,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这就为农业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农业强省是农业强国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区域性支撑力量,更加突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全方位提升,突出绿色、创新、协调的发展理念。河南是农业大省,目前正面临着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发展跨越,在此背景下,推进农业强省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农业强国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河南强省的必然要求,意义十分重大。

 一是建设农业强省是现代化河南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农业强省建设和整个现代化河南强省建设存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没有农业强省的基础性支撑,现代化强省的建设目标就很难实现。从目前看,建设河南现代化河南强省,其难点重点在三农,发展的潜力也在三农,需要通过加快农业强省建设,补齐农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并下大力气挖掘农村的产业资源,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同时,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要求,建设农业强省有利于打通工农城乡融合的痛点堵点,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新型“四化”良性互动与深度融合发展,进而为全方位建设现代化河南强省提高有力保障。

二是建设农业强省可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粮食总产量仅低于黑龙江省位居全国各省份的第二位,对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大的保障作用。农业强省的建设可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突出粮食生产的极度重要性,因此,河南建设农业强省也就充分体现出了服务全国大局,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

三是建设农业强省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采取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等现代化生产手段是建设农业强省的必然选择,这也就意味着农业生产会更加注重节本增效和产业功能的拓展,更加重视研发与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与装备,以及优质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特别是更加突出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农业的赋能,并以农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大幅度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农业的经营效益。

四是建设农业强省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在满足食物“吃得饱”的同时,越来越青睐于“吃得好”的农产品需求,也就对高品质的质量提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背景下,发展优质、绿色、安全的高品质农产品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农业强省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日益‌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要突出解决当前的农业结构欠优、高质量农产品供给不足和农业多种功能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并通过农业生产环境与条件的改善及提升,拓展和提升农业多重价值,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特别是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产业形态,大力降低化肥、农药、农膜等对土壤的面源污染,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形成有机循环的农业生产模式,以确保农产品的优质化、生态化,使城乡居民对农产品消费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二、河南建设农业强省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乡村富民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七大行动”和打造大良田、大科创、大产业、大服务、大乡建、大数据“六大平台”等重大工作,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取得农业强省建设的新突破新成效。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持续扛牢粮食安全重任。粮食生产事关人民生活、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持续推进粮食生产,是国家赋予河南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面向农业强省建设的进程中,河南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工作要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确保粮食的稳产增产。2023年,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24.9亿斤,连续七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达到614.8亿斤,比上年增产19.6亿斤,增长3.3%,秋粮产量增速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一,创历史新高。秋粮单产达到402.0公斤/亩,比上年增产12.6公斤/亩,增长3.2%,比全国秋粮平均单产高出1.4%。

二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及农产品生产基地,伴随着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正由主食型向粮肉菜果等多元化消费模式的转变,河南省在建设农业强省的发展实践中,坚持用“大食物观”理念优化农业结构,不仅有力提升了粮食的生产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其他农产品的高质量发展。据相关资料,2023年,全省在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上,全力抓好畜禽产品有效供给,继续抓好蔬菜及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生产,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673.20万吨,牛奶产量237.47万吨,水产品产量97.9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7%、11.4%、3.9%;禽蛋产量441.19万吨,继续稳定在400万吨以上;全省蔬菜水果产量也实现了平稳增长,蔬菜及食用菌产量突破8000万吨大关,达到8045.56万吨,园林水果产量1058.9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2.3%。同时,全省的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迅速,2023年,全省油料产量达到703.04万吨,增长2.8%,中草药材、盆栽观赏植物、景观苗木产量比上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全省的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值为5573.24亿元,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4.1%。

三是努力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在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上,坚持以传统基础设施为底板、以新型基础设施为支撑、以农业基础设施为核心,不断强化农村地区交通、水利、电力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大力推进5G基站、农业大数据中心、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要素新技术的供给和保障能力。特别在2023年建成8585万亩高标准农田基础上,高质高效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378万亩;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机制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的融合高产模式,使农业的发展基础更为坚实。

四是加快推进农业的创新发展。聚力重构重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科技支撑农业创新发展的大格局。在农业科技上突出高能级平台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化、集成化。加快建设以种业为核心的国家级、国际化农业创新高地,不断加大对中原农谷的建设力度,形成了种业创新生态和成果转化新体系,并培育了一批高产优质绿色高效的突破性品种。大力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创建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了十大优势特色产业链式发展。努力做好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现代化提升,推动现代设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形成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三、推进河南农业强省建设的对策措施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时代新征程,河南建设农业强省,既是实现由“大国小农”向“大国强农”的历史性跨越发展,也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所面临的重大发展任务,作为农业大省,河南有责任、有义务在农业强省建设上寻路径、作示范。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勇立潮头,奋力拼搏,敢于实践创新,不断开创河南农业强省建设的新局面。在具体举措上,应切实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着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从我国近些年来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无不与深化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改革是做大做强农业的直接推动力,建设农业强省也必须做好深化改革这一篇大文章。在现阶段,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就要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并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在土地的经营方式上,要支持农民在自愿前提下,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特别要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按照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的要求,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拓宽小农户增收空间,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需要强调的是,以推进规模化经营为目标的土地流转必须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土地流转不得违背农民的意愿,不得损害农民的利益,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要严禁通过下指标定任务或者是将流转面积、流转比例纳入政绩考核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不能搞强迫命令。同时,坚持国家对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安排,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各级财政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也应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支持,降低农民融资成本,为农村改革和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化认识,大力推进。一是坚持按照国家对农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要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稳粮保粮事关人民生活、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坚持的重大政治任务,我省在粮食产业的发展上有优势,有潜能,对此就丝毫不能放松。要充分做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工作,重点在良种培育、引进,建设高标准农田等方面着力,在提高粮食单产上狠下功夫,以保证粮食的稳产增产。二是要依据农业发展的基础与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重点是促进现代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催生与做强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支撑型产业,并形成规模效应。坚持“三链同构”,推进全产业链条的优化升级,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坚持用智能化、智慧化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视引进与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高效农业,用新业态抢占现代农业发展的制高点。

(三)着力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建设农业强省,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否则,农业的做大做优做强就失去了强力支撑,近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因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重大损失已对我们敲响了这方面警钟。从整体上看,尽管我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现仍存有农业基础设施与条件满足不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农田水利建设的欠账仍然较多,现有的水利设施还达不到旱能浇、涝能排的旱涝保收的水利标准,且在一些地方更实现不了节水灌溉、集约用水灌溉要求,这就需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大力度地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使沟、渠、路、电、网及农机具等生产设施互为配套,以提升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特别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政策,采取新建和提升并进,数量、质量和生态并举,建设、管理和保护并重的举措,凝聚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并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的“六化”标准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创建,使高标准农田真正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坚实载体。同时,还要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粮食烘干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运用更多新技术、新要素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绿色化水平;同时,要不断强化服务农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建设,构建充满活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强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四)着力科技支撑与创新驱动

就目前而言,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就需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解决好农业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产业结构失衡和生产方式还比较粗放等短板。对此,必须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一是树立创新发展的决心和信心,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战略,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在内的全面创新。二是为有效解决创新资源不足、创新空间有限、创新生态较差的难题,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与环境。重点要整合重组科技资源,做到以各类农业高科技服务平台、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实现国家、省、市、县创新政策的协同整合,为创新驱动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围绕农业的重大重点产业的链式拓展和资源综合利用部署创新链,对其关键的技术难题,要组织高校、院所及跨区域的科研单位进行科技攻关,并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科创优势。四是构建“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体制机制,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奖励政策,用真金白银激励科研团队与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与先进装备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的现代科技化水平。

(五)着力建设高素质强技能的农业人才队伍

人才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资源,高素质科技人才和强技能的劳动力是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主要支撑。在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新时期,急需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并把其作为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首先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切实做到识才、惜才、爱才和用才。要坚持人才引进和自己培养相结合,要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不断壮大各类农业人才队伍。尤其在重大产业和重大创新领域,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农业科研骨干、技术骨干,并形成团队优势,以破解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点。建立有效的薪酬体系,切实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工资与福利待遇;要千方百计营造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解决好就业创业和工作、生活上的各种困难,使人才在经济发展上有地位、有奔头、有劲头,能发挥出应有的能动作用。同时,注重青年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敢于让他们在经济主战场担负重任,施展才华。其次,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回归工程。畅通农村本土人才回乡干事创业渠道,大力引导农村本土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的发展要求。特别要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等为重点对象,充分发挥其倾心农业发展的激情热情,进而为农业强省建设增添新的有生力量。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