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08-15 08:19:4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百年回眸,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使爱国主义教育从教育理念上升为法律条文,将爱国主义教育从柔性上升为刚性,从情感上升为意志,从目标上升为目的,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用情感来凝聚,用法律来规范。

爱国主义教育是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保持的优良传统,历任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毛泽东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为中共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史谱写下了精彩蝶变的华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历史使命。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战争,党中央深入农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召开群众大会、田间地头访谈交流等方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农民。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抗日,中国共产党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的爱国主义教育,毛泽东提出“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反日本帝国侵略者奴化教育的国民教育斗争,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抗战形势政策教育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了群众投入战斗的昂扬斗志,唤醒了人民的革命意识,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火岁月中,我们英勇的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勇挫敌锋,我党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内容集中于新民主主义共同纲领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观价值观教育,在战争取得胜利后着力塑造和宣传英雄模范人物事迹,以歌曲、戏曲、画册广为传颂,大振国威。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泛支持和衷心拥戴,在爱国主义教育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追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爱国主义教育在各行各业广泛展开,邓小平强调“我们在充分注意满足人民需要,还要注意政治思想工作,其中心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鲜明主题。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应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加强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

爱国主义教育要打破学科界限,坚持以思政课程为主阵地,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

着力构建“横向联动,纵向贯穿”的工作推动体系。切实落实党委关键主体责任,成立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专门领导小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协调机构,构建“横向联动、纵向贯穿”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建设工作体系。强化政治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始终坚持学校主阵地建设,把爱国主义有机渗透到各学科各专业教材之中,确保各项工作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组织领导、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健全,务实笃行,形成集群质变之势,运筹帷幄,群策群力,形成整体努力向前的强劲势头。

聚焦打造“全面覆盖、突出重点”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体系要紧扣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总体目标,这一总体目标要求凸显立德树人重要使命,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多层面的综合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呈现。课程联动机制要坚持全覆盖和抓重点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方式方法,思政理论教育课具有独特的价值性,通过传授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要注重用好显性育人的功能。而专业课程的爱国主义需要在教授专业知识中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要注意用好其隐性育人的功能。

坚持完善“及时反馈、持续改进”的监督保障体系。根据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学校、学院和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评价体系,保障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质量的提升,借助先进的质量监测技术,稳住教学质量的底盘。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优化教学考核体系,有效保障课程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采取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以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组建完善反馈体系,顺畅信息反馈渠道,使其贯穿于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联动机制的全过程。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针对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针对性和时代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教育。历史坐标中,百年征程不是鲜花一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诞生,这是战胜挫折的不二法宝,是实现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开展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爱国主义教育就在史料里,对历史事件、先灵英烈、历史成就等可以通过媒体、广告、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回望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经千难、历万险推翻了“三座大山”,继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行”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要与优秀的、先进的文化结合起来,在经典诗词名著的讽诵中,在美轮美奂的舞美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对红色故事、革命旧址、延安精神等可以通过影视图像、戏剧歌舞,利用文化馆、博物馆、旅游景点等载体进行宣传教育。

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要学习国旗、国歌、国徽等国家象征和标志,引导人们把握基本国情,深刻认识到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要引导人们发扬斗争精神,护航新征程。

开展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教育。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偌大的古国,广袤的疆土,水长流,山巍峨,红旗漫卷西风。我国拥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从灿烂文化和优秀历史中汲取精髓,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人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开展宪法法律教育和国防国家安全教育。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爱国主义教育要弘扬宪法法律精神,引导人民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权威。面对分裂的言论和出卖民族利益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都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深化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忆往昔峥嵘岁月,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复兴民族梦想的脚步履践致远;回首四十年激荡气象,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鼓舞我们在逐梦路上逆风飞翔。爱国主义教育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铸强国梦,助力今朝。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

以思政课堂为主要阵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关键课程,要坚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课堂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做好思政课堂教育是系统工程,思政教师是讲好思政课的关键,起着“一子落而满盘活”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培养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人才队伍,以其“诚意正心”之魂,燃起爱国主义教育的星星之火。

以网络新媒体为关键途径,弘扬爱国主义旋律。“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传统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时移世易,现如今网络和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爱国主义教育要以新媒体为关键途径,吐故纳新,奏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形式和内容互为表里对立统一,以新媒体实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内容为王,注重内容建设,不断挖掘展现新时代、新成就、新发展的生动形象的“中国故事”,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影像、话题、专栏等形式传播爱国英雄故事。“法者,治之端也”,爱国主义教育更要坚持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推动构建网络爱国主义法治秩序,把稳思想之舵,赓续爱国基因。

以红色教育基地为重要载体,强化爱国主义精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初心如磐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覆屋之下,漏舟之中,星火之上,从此走上刀锯鼎镬的险途,可山高岂碍白云飞,党带领人民穿越激流,不啻微芒之光,写就中华民族的涅槃史诗。时序轮替中,旧址纪念馆雕刻沧桑,红船驶过百年惊涛,爱国主义教育要用好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着力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参与式学习模式,用活这个思想政治的流动教室和鲜活教材,推动主题教育往心里走,烛照文化传承,强化家国情怀。

(作者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罗浩报纸贾伟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