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英雄赞----八路军军工十八位劳动英雄张浩的事迹
魏强。
2024-09-08 13:43:41

#双星计划2周年#

#创作挑战赛五期#

#红色基因薪火传#

英雄赞------八路军军工十八位劳动英雄张浩的事迹

1943年下旬,在抗战即将进入大反攻阶段,八路军军工部在多年来实行的劳动竞赛活动基础上,开展了新英雄主义运动,军工部评选出甄荣典、杨鸿章、柴栋良、教逢春、石成玉、陈兆祥、刘贵福、邵希明、李银成、郭栋才、王孝堂、尚文元、孙永福、安蓬莱、张浩、王民钦、高文喜、关丁旺等共十八位劳动英雄。

这些劳动英雄来自八路军军工部所属的不同部门和岗位上,里面既有领导干部,也有工程技术人员,更多大的是一线生产人员,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为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当年群英会规模巨大、盛况空前。太行区杀敌英雄、劳动英雄济济一堂,滕代远(时任八路军参谋长)、邓小平(时任八路军129师政委)、张际春(时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李雪峰(中共太行区党委书记)、李达(太行军区司令员)、戎伍胜(太行区政府副主席)等领导出席了群英会。会议一共开了17天,邓小平以及李雪峰、李达、戎伍胜等领导同志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会议期间各条抗日战线的劳动英雄积极发言相互交流在从事红色军工行业的管理、生产、制造及发明创造方方面面的经验。

 

张浩(源泉化学厂副厂长兼化工技师)

张浩(1910年~ 1997年)图1

1910年出生于河北晋县。1935年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在天津河北工业学院化工系毕业,1937年七七事变后即回家乡宣传抗日活动,出了一张宣传抗日的油印小报。1938年在晋县参加八路军独立支队政治处工作。1939   9月入党。独立支队改为冀南一军分区任宣教干事。

1940 5月党员转正。部队改编为二十五团。

     1940年秋,日寇开始对太行山地区进行疯狂的扫荡,身为八路军野战卫生材料厂任化学技师的张浩利用山沟里的石英石成功试制出玻璃,随即被时任军工部部长刘鼎调到军工部。1940年试制玻璃成功、1941年年调八路军军工部任化学技师,他运用所掌握的化学专业知识用土法成功试制出硫酸,土法试制硫酸成功,太行根据地建立化学厂进行硫酸工业化生产创造了条件。从此,在总部军事工业中结束了只能生产黑火药的历史。

毛主席号召尽一切可能发展兵工炸药,做到弹药自给。硫酸是火药之母化学工业之母,而太行根据地从来没有生产过硫酸,外购也是不可能的,只能自力更生。因此,研制硫酸就成为军工部的首要任务。张浩19419月到来时,硫酸的研制他已于1940年冬由王锡嘏同志开始了试验探索工作,得到半铁碗稀酸。张浩以他研制玻璃的相关试剂进行测定证明是硫酸,此后为基础但浓度太低,不宜工业性生产。随后他们采取的措施是扩大装置规模,重建了缸塔。对于塔温低等问题,张浩吸取了制玻璃炉的经验,此后提高了缸塔温度。增加操作人员达12名,日夜三班连续反复试验。

 

194111月,由于日寇扫荡,张浩等人紧急转移。扫荡过后,张浩等人返回一看,全套硫酸装置竟然完好无损,缸塔周围还着着火。当拆开硫酸装置,大家惊讶地发现制出了84斤浓度80%的稀硫酸!原来,开工试验一天后,被迫紧急转移,硫酸装置无人照料,塔内反应温度超过试验预想设定而生成了硫酸。而硫酸的代号是酱油,敌人不了解没发现。这说明前期试验温度还是不够高,至此硫酸试验的条件已经掌握,硫酸研制获得成功!


张浩获得彭德怀副总司令、后勤部杨立三部长的奖励。此后,我军工厂进入工业化生产硫酸,并扩大生产、不断提高质量的阶段。

有了硫酸以后,很快又试制成硝酸、酒精、乙醚、脱脂棉和硝化棉等,为制造火药、炸药做好了准备这是奋进、光荣而壮烈的事业。火药、炸药的制作充满了危险。

   张浩因贡献突出,1944年被评选为军工部劳动模范,得奖章、奖品;同年被评为边区劳动英雄并出席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召开的太行区杀敌英雄、劳动英雄和战斗英雄大会得奖章一枚,还被聘为边区特邀参议员。

 

1944年冬,为解决雷管瞎火问题,张浩亲自操作水银提纯,不幸水银中毒,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危及终身。

 

1945815日,日本投降之后,工厂转为民品生产。后来,解放战争爆发,军工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并向解放区腹地搬迁,张浩负责厂房、火药生产线及工厂的总体设计。总后勤部杨立三部长对筹建新厂提了要求:要生产规模化、结构正规化,建造一个规模大的、先进的、能够承担战场需要的火炸药厂。张浩依据领导指示,在厂房总体设计中完全按正规化生产的工艺要求进行。新建起的化学厂主体都是砖木结构,厂房高大明亮,通风性能好,式样美观,工厂建成后在当时的太行区属第一流的工业建筑。杨立三部长看完工厂后称这个火炸药厂就是太行山的乌拉尔

经过四个多月的日夜奋战,终于在隘峪口村新建硫酸、硝酸、硝化棉、硝化甘油完成工房及药片烘干房、锅炉房、办公室和简易职工宿舍700余间,建筑面积约5900平方米。并将和村磁山的全部动力设备、电器设备都搬迁到了这里。还增加了打浆机、蒸煮、脱脂锅,还有从敌占区搞来的化验仪器等,成为敌后根据地具有相当规模的一座炸药厂。

19475月,工厂基本建成正式投入生产,工厂的名称定为晋冀鲁豫军工处兵工第七厂,也称七药厂。厂长先是李非平,后为王化南,张浩是副厂长兼技师,政委为欧阳远。工厂设有厂务、经营两个职能科,化学、炸药两个分厂四个生产股,职工有600多人,以及开始有了一些的化验仪器等,成为敌后根据地颇具规模的火炸药厂。硫酸月产60吨,硝铵炸药月产13.5吨,油甜炸药月产8.8吨,雷汞月产173公斤。太行山第一座大型的火炸药厂建成运转起来了。太行山的乌拉尔起到了弹药生产的基础作用。

九药厂三分厂

1947年起先后新建扩建了八药厂、九药厂,生产的火药炸药除全部满足炮弹、手榴弹,枪弹装填需要外,还大量制造了各种工兵炸药包,有圆柱形的、正方形的和长方形的,根据被炸目标来确定使用的炸药包形状,圆柱形的放入迫击炮的炮管口或装入抛射器中向敌军阵地抛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用于炸毁桥梁、碉堡和城墙,一组200公斤的炸药包,埋入城墙脚下,能把城墙炸一个3米左右的缺口,爆炸时,城墙上的砖块飞入空中,这就是敌人惧怕的土飞机。解放战争时期,张浩奋战在制作炸药及相关军工产品的第一线,并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担子。为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建设时期,1950年张浩参加了筹备冷泉弹药研究所工作,任筹备主任。选所址,规划,审查设计方案。

1953年张浩参加了国营375TNT、硝化棉产品定型,协助工厂TNT硝化棉产品定型工作。

19548月~19556月这一个时期张浩与黄庆其搭档整顿国营475厂的技术管理并且完成产品定型。黄庆其任475厂党委书记、张浩任总工程师。很好的解决硝化甘油安定度, 17-45火药质量。完善了475厂技术管理程序。

195537高炮管寿命试验,解决了37高炮发射药药对炮管烧蚀的问题。代表三局参加37高炮管寿命试验。

1957811月去苏联考察人造纤维人造革工作,参加项目编审组。工业考察团成员。

1959年参与75无后坐力炮火药研制,改善烧蚀炮管寿命实验组成员。19648月~19655月参加805厂黑索金试制定型,并一次投产成功......。

 

张浩同志一生从事我国的火炸药事业,数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正直忠诚。敢于负责敢于说真话,完成多种多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尤其在火炸药技术与安全生产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在兵工战线上一个有名望的老英雄。

此文经老英雄张浩之子授权

纪念三线建设60周年!

 

纪念人民军工创建94周年!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