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如约而至。当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巨头与创新先锋汇聚于此,深圳的各民族同胞们也带着熠熠生辉的文化珍宝,铺展一幅幅绚烂的民族风情长卷 —— 从氤氲着热带果香的咖啡庄园,到指尖翻飞的傣锦织机,再到镌刻着客家记忆的木雕工坊,传统与现代在文博会的舞台上碰撞出璀璨火花。
1
云南咖啡“香”飘大湾区
5月23日,文博会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这场文化与产业相互交融的盛宴中,一场以咖啡为纽带、聚焦乡村振兴,主题为“深帮同行 咖香共富”的深帮咖啡品牌发布会在深圳报业集团展馆内举行。
视频来源:深圳晚报
云南咖啡作为中国咖啡的代表,历经百年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已成为“中国味道”的国际名片。深圳市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晚象牙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孔丽专注咖啡多年,此次由她带来的晚象咖啡也加入到深帮咖啡品牌当中,共建“从种子到杯子”全链条品控体系、打造立体营销网络。
孔丽介绍,深帮咖啡品牌的发布,将成为云南咖啡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新起点。深帮咖啡将以“深帮同行,咖香共富”为核心理念,推出“SAMBOOM 深帮咖啡”品牌行动,联动云南当地政府、咖啡基地及企业,构建“产业帮扶+公益赋能+文化传播”三位一体模式,助力云南咖农增收、产业升级与人才培育。
2
傣锦“织”出非遗新花样
在16号馆的“天才妈妈”公益项目展区,化妆包、笔袋等一系列以傣族织锦为元素的现代生活用品色彩鲜艳动人,将云南德宏的特色文化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吸引观众的目光。
傣族织锦是一种古老的纺织手工技艺品,具有三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其织品精巧、图案丰富多样,色彩绚丽、富有浓郁的西南民族特色,图案与花纹的变化通常伴随着傣族的历史发展和民间故事传承。
一幅傣锦图案需要几百根、甚至几千根细绳线在“纹板”上织出来,浸透着傣族妇女的智慧和文化传承,2006年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孔丽介绍,企业基于传统文化,打造出既有历史沉淀又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公司还通过跨地域的交流展示,深入探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未来,将持续在传承中创新,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更新的生命力。
3
深圳非遗生活“Show”新成果
在文博会的福田区展厅,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非遗生活”)的展陈主题格外醒目:“深圳非遗生活——非遗工坊+产业整合+乡村振兴”。这已经是这家扎根于福田区、致力于全国性非遗产业化的“老牌”企业连续第十次参加文博会。
在江西赣州寻乌县,深圳非遗生活依托当地的非遗资源,建成客家木雕、皮具制作、竹编等三家非遗工坊,培养了一大批掌握传统非遗技艺和非遗创新的“新农人”,并通过非遗产品生产以及相关联的产业模态的发展,培养带动了乡村新的就业样态和模式。
在本届文博会上,深圳非遗生活带来了在寻乌县建设非遗工坊的成果。精美的木雕、皮具、竹编等一个个富有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工艺品、非遗技艺产品,让前来参观的采购商、参展商和游客眼前一亮。
福田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荣誉会长、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素莹说,公司将不遗余力地致力于非遗产业提升和乡村振兴事业,重点吸引年轻一代参与到非遗传承和产业中来,培养一批既具有现代商业观念、又全心全意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新青年”“非遗新农人”,让非遗产业更好地推动当地的乡村振兴事业。
供稿:福田区委统战部、市委统战部民族处
采写:深圳侨报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近期要闻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请注意!唯一指定标识!
❖
以水为媒 共迎全运 东深供水60周年暨“水脉连深港‘骑’迹绘全运”深港交流活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