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作为河南首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经开区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2014年5月、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郑州经开区,作出“三个转变”“买全球、卖全球”“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等重要指示,为郑州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为全省对外开放排头兵,郑州经开区是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主体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区、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承接地,拥有遍布全国、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经济体的合作伙伴,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平台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近年来,郑州经开区坚持以制度型开放带动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推动自贸区2.0版建设,大力发展以中欧班列(郑州)为主导的多式联运体系,着力完善以“全球汇”总部基地港为引领的枢纽型开放体系,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仰望湛蓝晴空,一架架银鹰展翅翱翔;俯瞰绿城大地,一列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飞驰而去;聚焦屏幕网端,E贸易数据闪烁跳跃、跨境流动……行走在郑州经开区这片发展的热土上,一幅幅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新画卷跃然眼前,一曲曲激昂的产业发展“最强音”回响耳畔。
链接世界
持续壮大枢纽经济能级
金秋时节,艳阳高照,位于郑州经开区的郑州国际陆港集装箱林立,一辆辆吊车紧张忙碌,一箱箱货物等待驶向万里之外的欧洲……
谁能想到,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茫茫旷野。如今,河南“陆上丝绸之路”以此为起点,东联西进,融通亚欧。
——“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
2013年7月18日,中部地区首条直达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在郑州经开区成功开行,标志着河南“陆上丝绸之路”建设实现“从无到有”的实质性进展,河南沟通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由此打通。
“11年来,郑州经开区积极探索国际货运班列多主体运营模式,‘钢铁驼队’在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中加速奔跑,谱写出郑州经开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创新史、奋斗史。”郑州新丝路国际港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杰深有感触地说。
2013年以来,郑州经开区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通过高频次、常态化往返奔驰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货运班列,依托“三多”(口岸通道多、辐射网络多、运营成果多)和“七个率先”(率先推出集拼集运,率先开发“一单制”“门到门”全链条服务,率先自主开发线上订舱服务系统,率先构建国际集装箱运营体系,率先常态开展跨境电商包裹业务,率先开发国际冷链集装箱业务,率先在全国中欧班列推行“运贸一体化”)运营优势,不断做大做强中欧班列(郑州)硬实力。
除此之外,中欧班列(郑州)还增加了多样化的专列服务,河南首列“泰国—老挝—郑州”水果冷链专列的开通,显示了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在抓住RCEP生效实施机遇、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的努力。新能源汽车专列、木材专列、绿豆专列、煤机专列、宇通专列与冷链专列等特色定制专列,进一步丰富了班列的服务类型,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需求。
郑州经开区建成全国5个、中东部唯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中欧班列(郑州)已构建起“27个境外直达站点、9个出入境口岸”的国际多式联运集疏运网络,畅通了欧洲、中亚、东盟及日韩等4个方向的国际物流干线通道,业务网络遍布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境内外合作伙伴达6000余家;开通郑州—青岛港、连云港、舟山港等铁海联运班列,形成“1+7”铁海联运班列网络,2023年到发集装箱突破4万标箱,同比增长75%;在全国布局“郑欧进口商品”专营店数百家,让群众享受“家门口买遍全球、一件也是批发价”的开放红利,形成“以运带贸、以贸促运”良性互补发展格局……郑州经开区对外开放发展的多项指标表现亮眼。
刘杰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扩量提质,提升班列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围绕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建设发展目标,进一步增强班列的组织能力和运营效率。同时,不断优化物流网络,加强与国内其他城市的联系,扩大集货半径,深化务实合作,开辟更多国际线路,增强班列的辐射力,并通过数字化建设和多式联运等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
——“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
跨境电商是外贸发展中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新业态新引擎。
走进郑州经开区E贸易博览交易中心,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种商品汇聚于此,即买即提。消费者只需凭一张身份证即可在2分钟通关后现场提走自己心仪的商品,这就是跨境电商新零售模式,搭建市民家门口的世界超市。
全国首创1210保税进口模式,全国唯一一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最早一批运营“9710”“9810”出口模式,最早实现跨境电商TIR卡航业务常态化运营,这些都是郑州经开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标志。截至今年9月底,河南保税物流园区E贸易交易额已累计超1300亿元,累计单量超7.3亿单,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辐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亮眼的发展实力,为河南“网上丝绸之路”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第一个5年注重制度和政策的引领创新,第二个5年(2018—2022年)做大规模,实现了‘量’的显著提升,第三个五年(2023—2027年)聚焦‘质’的有效突破。” 回望过往,郑州经开区开放办主任付中华用“三个”5年概述郑州经开区跨境电商发展史。
“跨”无止境,勇逐新“境”。近年来,郑州经开区持续发力头部跨境电商平台,通过深度对接拼多多公司旗下海外跨境电商平台Temu谋划强强合作新格局。今年8月,Temu已试运营2条航线,飞行航班43班,近5000吨货物从郑州发往欧美市场。
大通道塑造大格局,大通道带来大开放。
下一步,郑州经开区将秉承“跨境电商+产业带”的思路,孵化引进更多的优质跨境电商企业,重点面向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引导更多能与河南优秀企业合作的跨境电商企业来郑发展。同时将继续做好行业的生态建设和综合服务,在板块的规划设计、设施提升和多元服务上狠下功夫,为吸引企业和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释放平台效应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郑州经开区的责任与使命。
如何从过路门户向枢纽经济转变,发挥物流枢纽的中转和集聚能力,变“流量”为“留量”,拓展具有枢纽经济特色的产业集群,一直是郑州经开区开放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郑州经开区以改革为抓手,加快推动交通优势向枢纽经济转变,拉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力打造“全球汇”总部基地港。郑州经开区充分发挥河南省“五区联动”重要平台、“四路协同”主要载体优势,全力建设数字贸易港、全球商品消费中心、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内陆对外开放窗口,深化信息消费在生活类、公共服务类、行业类和新型信息产品等领域的应用转化,大力发展直播经济、网红经济、平台经济,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贸体系、物流体系、数字服务贸易体系。
目前,郑州经开区已建成河南省信息消费产业园、中国(郑州)电商直播基地、郑州新消费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与新华网共同创立首个央媒汽车直播基地,上汽、比亚迪、东风日产、宇通等30余个汽车品牌、超 500余款畅销车型入驻基地,形成万人以上集聚规模、百亿级年交易额的直播产业集群。
郑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波表示,下一步,将致力于把全球汇产城融合示范区项目打造成为河南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承载平台、郑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示范工程,把“全球汇”总部基地港打造成为立足经开、服务全省、辐射全球的对外开放主平台。
积极融入自贸区2.0版建设。自贸区2.0版建设是党和国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省、市也在大力谋划争取河南自贸区的提质扩容。经开区作为郑州片区的主体区,积极抢抓这一轮发展机会,深入研究利用外资外贸新规则推动跨境电商、跨境物流、跨境贸易等领域的制度创新和案例推广,不断深化“边境后”机制改革,克服阻碍开放融合的结构性障碍和隐性壁垒,以体系化的制度创新引领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目前,已上报创新案例35项; 开通至比利时列日、纽约、洛杉矶等跨境电商包机航线, 每天跨境电商走货量超30万包,辐射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中泰、中柬等“两国双园”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规模化运营,为群众在家门口买进口药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优质的服务。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的大门开得越大,收获的“风景”就越美。
“公司产品销往海外的国家中,超过80%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销售客车超8.8万辆。”宇通客车海外品牌管理部门负责人黄正华说,近年来,公司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新能源客车近3000辆,成为多个国家最大的新能源客车供应商。
在中铁装备车间,负责出口新加坡盾构机生产组装的团队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整改拆机工作。这台直径7.22米、长120米的“大家伙”,是中铁装备为新加坡地铁生产的第28台盾构设备。截至目前,中铁装备盾构/TBM订单总数超过1700台,产品先后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畅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超级国货”。
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已成为上汽集团在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基地、数据基地、出口基地,累计投资超200亿元、生产整车超200万辆。数据显示,2023年,上汽郑州基地实现汽车产销44万台,实现产值超过3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和71%;实现整车出口14万辆,出口额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76%。
郑煤机集团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矿综采技术和装备供应商、国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产品先后出口到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土耳其、印度、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在复合超硬材料细分领域,四方达产品连年稳居全国销量第一,并远销欧洲、美洲、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三年出口量业内第一。
…………
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越来越多的“经开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尽显风流。
一组数字是郑州经开区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的生动写照:2023年,郑州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8.4亿元,同比增长8.2%,达到十年前的4.3倍,占全市比重由5%提升至9.8%;规上工业总产值2014.7亿元,达到十年前的2.8倍;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99亿元,达到十年前的6倍;中欧班列(郑州)由年开行14班到如今的3500班以上;国家级研发平台由7个增加到15个;百亿级企业达到14家,成为全省百亿级企业最多、最集中的区域,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国家级经开区30强,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第一名,被评为全省唯一的“五星级开发区”。
奋楫扬帆逐浪高
三十而立再出发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国家级经开区要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共郑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指出,要围绕提升国际化水平、构建更高水平内陆城市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健全“四路协同”体制机制,深化港产城联动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外贸外资管理机制改革,完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机制,全面提升郑州国际物流枢纽开放能级,努力建成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引擎。
郑州经开区拥有遍布全国、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经济体的物流设施与合作伙伴,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平台优势、先发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
站在国家级经开区建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如何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郑州经开区给出的答案是:再造开放发展新优势。
深化“自贸区”开放引领作用。以“全球汇”总部基地港建设整合资源,以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专项改革创新为主线,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提高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以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争取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在经开区设立贸易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区域性总部,探索服务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业态发展路径。
“走出去、引进来”开展国际合作,大力实施“豫品出海”行动计划,助力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支持企业出海,推动宇通开拓海外市场,打造海外合作园区;鼓励上汽与海外优秀汽车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做大汽车整车出口业务;支持郑煤机、中铁等开展海外并购重组业务,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链条,提升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国际陆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公司和租箱公司开展合作。依托经开区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产业优势,联合国内国际知名行业协会以及头部企业,在科技人文交流、联合实验室建设、科技园区共建以及技术转移孵化等方面积极谋划,探索共建合作园区,推动“两国双园”建设。
积极共建“四条丝路”。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带动,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数字班列”,优化运输组织能力,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技术标准、单证规则、数据交换、检验检疫等方面合作,实现“一单到底、物流全球”。以高质量建设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为引领,创新“电商+”模式,促进跨境电商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化与青岛、连云港等主要港口的协同对接,加密铁海联运班列,加快建设东向、南向等海铁联运国际通道,探索国际陆港启运地(郑州)退税政策, 建立高效通关出海机制。
发展,是一步接着一步的奋斗。 郑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小虎表示,全区上下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锐意进取、奋楫笃行,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勇担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田重任,勇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先行者,全力打造全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来源:郑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