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论语》学习笔记---述而第七第三十三章
韩付运
2025-05-22 10:31:54

姓名:韩付运,字尚几,笔名江雪,号凡尘落素,韩愈四十代孙。河南省城乡规划研究总院国土空间规划五所所长/营销策划中心主任2025年5月22日,累计打卡257天。

每一个不曾读书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1 】今日出勤5:30进入课堂

【2】《述而第七》读10遍

3】《述而第七》译注第三十三

原文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①

【注释】

孔子是至圣,然不但不敢自名圣人仁者,甚至君子之名亦不自许,谦德如此,所以能为至圣。

四书章句集注】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

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此亦夫子之谦辞也。圣者,大而化之。仁,则心德之全而人道之备也。为之,谓为仁圣之道。诲人,亦谓以此教人也。然不厌不倦,非己有之则不能,所以弟子不能学也。○晁氏曰:“当时有称夫子圣且仁者,以故夫子辞之。苟辞之而已焉,则无以进天下之材,率天下之善,将使圣与仁为虚器,而人终莫能至矣。故夫子虽不居仁圣,而必以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自处也。”可谓云尔已矣者,无他之辞也。公西华仰而叹之,其亦深知夫子之意矣。

试直译】

孔子说: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实行而不满足,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这些学生学不了的。” 

延伸切记生活

这节话在文字上是如此写,如果以逻辑的方法推论,孔子这样,就正是圣人与仁者在行为上的境界。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实在不容易做到。就是说自己求学,永远没有满足,没有厌倦,只求进步;不管今天,只有明天,今天成就不自以为是,再向前走;任何事业,都如此为之不厌。教人家,有人来请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会说同一个问题有人问了三次,第四次还来问就觉得讨厌;不会有厌恶此人,乃至不愿再教而放弃他的心理。否则就不算有仁慈之心。

不但是学问如此,就是做事、做领导人,都应该如此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这两点,的确我们一辈子都做不到。

因此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这两点表面看很容易,做起来很难,尤其当年纪大的时候更不易做到。而孔子讲这两句话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当时的人都已经称他圣人、仁者。但孔子一直到死的时候,始终还在救世救人的目标上努力去做,这就是圣人的表征。

4】感悟

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耕读日子,止语静思。

道术体悟,知行修度。

5】精进

韩诗外传卷五

157天有四时》1遍

学习易经第五十二艮为山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6】恒醒

睁开慧眼,闭上愚嘴。

尚几静默,夕惕若厉。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7】迁善思过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