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带娃出门游玩,总难免遭遇这样的尴尬场景:孩子们在玩乐中沉浸良久,却迟迟不愿回家,甚至不惜撒泼打滚以表抗拒。此时,父母们或心急如焚,而孩子们却仍执意呼喊着“我想再玩一会儿”。面对这样的情境,父母们会如何应对呢?
@安然妈妈坦言:“我会毫不犹豫地带娃回家,若再纵容他玩下去,不知何时才能收场,难道真要全天陪玩吗?”
@果果妈妈则显得更为宽容:“如果接下来没有紧要安排,且孩子态度诚恳,我会答应他的请求,让他再多享受一会儿欢乐时光。”
@贝贝妈妈则分享了她的智慧之道:“每次出门前,我都会与孩子事先商量好游玩项目及时间,这样便能有效避免中途的‘反悔’风波。”
显然,在“是否让孩子再玩一会”的问题上,每位妈妈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而这些不同的想法与做法,也在悄然塑造着孩子们未来的人生轨迹。
在这些妈妈的回答中,你是否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严厉拒绝型:“不行,现在必须去学习/做其他事情!”这样的回应,或许能迅速结束纷争,却也可能让孩子感受到深深的挫败与不被尊重。长期以往,孩子可能会变得内向、自卑,甚至滋生叛逆心理,对学习与生活失去热情。
无条件满足型:“好吧,再玩一会儿,但别太久哦。”这种看似温柔的妥协,虽然暂时满足了孩子的即时需求,但长期以往,却可能让孩子变得任性、缺乏时间观念,难以学会自我管理与控制。
协商引导型:“我们可以商量一下,再玩十分钟然后去学习,怎么样?”这种既不直接拒绝也不盲目答应的方式,显然更为明智。它既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又通过协商让孩子学会了时间管理,实现了双赢。
当孩子说出“我想再玩一会儿”时,他们其实正在享受游戏的乐趣,沉浸于自由的快乐之中。这句话背后,不仅隐藏着孩子对自由的渴望,也体现了他们对时间的初步感知。如果父母直接拒绝,很可能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心情瞬间从晴空万里转为阴云密布。
更何况,这句话也是孩子自我表达的一部分。他们鼓起勇气尝试表达自己的意愿与需求,若被父母无情拒绝,内心该是多么失落与难过啊!
因此,正面引导才是促进孩子更好成长的关键。
1. 建立时间观念
无论生活多么忙碌,都要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认识时间。只有具备清晰时间观念的孩子,才能知道在何时做何事,避免类似尴尬场景的重演。培养时间观念并不难,只需在日常小事中融入即可。比如,准备闹钟、沙漏或专用计时器,设定游戏时间、阅读时间等,让孩子逐渐了解时间并学会自我规划与管理。
2. 鼓励自我表达
如果总是拒绝孩子的需求,他们日后便很难再主动表达。因此,要学会鼓励孩子勇敢说出心中的想法与需求,哪怕这些想法有时显得有些天真无邪。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反馈。就像“协商引导”一样,不直接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给出参考意见,通过亲子间的沟通与商量,共同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3. 设立合理规则
规则是保护孩子的一种方式,父母应尽早为他们立下规矩。在日常亲子相处中,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明确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比如,对于孩子因愿望未满足而在外撒泼打滚的行为,从一开始就要明令禁止。你会发现,真正遵守规则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相对较强,他们很少与父母讨价还价,因为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做决定,责任感也更强。
写在最后: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不仅孩子需要不断学习成长,父母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育儿知识。当孩子再次提出“想再玩一会儿”的诉求时,你是否已经知道了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