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乡镇移风易俗工作纪实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10-31 09:52:53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乡风文明”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紧迫任务,多次强调要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近年来,聊城市茌平区洪官屯镇始终把建设好、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党委统一领导,整合要素资源,融合社会治理、志愿服务、文化供给等多功能于一体,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满足乡村广大居民精神文化需要,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

“微服务”凝聚文明“大能量”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的重要阵地,是志愿服务群众的新平台。洪官屯镇坚持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目标,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整合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优化阵地功能。洪官屯镇新建成四个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室多能合一、功能齐全,设有理论宣讲室、文化活动室、健身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志愿服务站点配备水、药品、雨伞等暖心物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服务群众的新阵地。

二是提升活动效能。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服务就对接到哪里,把解决群众问题作为志愿服务的落脚点。组建了志愿服务队14支、志愿者6000余人。年度开展“五为”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打造了7项志愿服务品牌。洪雁艺术团通过“文艺节目+理论政策宣讲”将“大道理”编成“小节目”。乡贤志愿服务队汇聚了村内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积极参与村里的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纠纷调解等工作,维护村庄安定,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

三是激发群众动力。探索推行积分量化,将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量化赋值,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积分超市”,群众凭积分兑换礼品,实现信用变“金”,注入群众文明实践新动能,实现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

“小村规”造就风尚“新变化”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洪官屯镇四个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立足自身实情,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完善细化具体条款。各新村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搭平台、建队伍、强活动,突出抓好移风易俗等村民自治事项,探索乡村治理新途径。

第一,订村约,立规矩。各村结合实际修订村规民约,成立文明迎亲队。引导广大青年杜绝高额彩礼,树立积极健康的婚姻价值观,倡导结婚新风尚。移风易俗志愿者与红白理事会对婚礼现场进行宣传监督,杜绝陋俗婚闹现象。

第二,建公墓,树新风。按照“因地制宜、公益便民”的原则,建造了两处公益性公墓,满足了村民丧葬需求,树立厚养薄葬的新理念,有效解决了大操大办、散乱埋葬等问题。

第三,微治理,新变化。如今的洪官屯镇,道路平坦干净,村内明亮整洁。三务公开栏上直观形象地张贴着红白事村规民约以及党务、村务、财务的公开信息,村民对村内重要事务悉数知晓,对村内工作颔首称赞。

“小切口”开创治理“新局面”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通过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洪雁艺术团”,不断创新文化传承形式,打造周末小剧场,利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假日和丰收季节的时间节点,通过文艺演出、展览、艺术培训等方式多样化提供各种类型的文化服务。坐落于古运河旁边的摆渡口平调秧歌,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明末清初。但是曾经的摆渡口村,却一度因为姓氏较多、矛盾林立、内耗严重,平调秧歌的发展也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窘境。近年来,摆渡口村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从秧歌文化入手,开展摆渡口平调秧歌文艺演出、曲艺比拼、秧歌培训,建设摆渡口平调秧歌“文化班子”。自此,摆渡口平调秧歌重获新生,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移风易俗向纵深发展。

“乡风淳则乡村兴”。洪官屯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持续推进“文明实践+乡村振兴”融合共建,以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文化阵地更加牢固、优秀文化更好传承、移风易俗更加深入,不断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作者系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洪官屯镇党委书记)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余朋翰报纸 胡子轩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