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黑龙江】武红军:哈尔滨:我党薪火传承的始端地
作家在线
2024-10-30 11:24:46

哈尔滨:我党薪火传承的始端地

文/武红军

 

传播革命火种的城市

哈尔滨是我国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近代在哈尔滨市阿城区建都,名曰上京城,延续了上百年的大金历史,从而为城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哈尔滨的工商业及人口迅速发展,20世纪初,哈尔滨已经成为国际性商埠,有33个国家的16万侨民生活在这里,共有19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确立起哈尔滨在东北亚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地位。

20世纪初,日、俄将我国东北地区划分为两国的势力范围。辛亥革命后,张作霖依仗日本支持,建立起军阀统治。哈尔滨是国际工商业城市、中东铁路的心脏,俄、日、美、英、法等均在此设工厂、银行、商店,广大人民的生活却极为困苦。

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渊源、文脉与格调。哈尔滨也是各种思潮、各种观念并存的城市,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地方。哈尔滨这座城市有着众多政治家、文人和科学家,他们在这里工作与生活过,让这座城市上空闪烁些许的光辉。邓洁民1914年在天津南开学校,与周恩来结为同窗好友,后考入早稻田大学。19176月,邓洁民遵照母命中止学业回国,他与友人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十九道街一栋旧楼创办了东华学校,自任校长。具有马列主义思想的邓洁民在哈尔滨筹办东华学校后,借以传播进步的思想,并团结一批热血青年在东华学校传播革命思想。他从关内聘请了一些进步教师,如赵松年、霍占一和刘天佑等,其中张昭德(又名张晋)是北京俄文专修馆的学生,曾在北京参加社会主义学说研究会,被邓洁民聘为该校俄文教员。在东华学校任教期间,张昭德与邓洁民一起阅读俄文版的红色报刊和马克思主义著作,通过时事报告会向全校学生宣讲共产主义理论。张昭德还与哈尔滨的苏联团体和共产国际驻北满代表建立联系,为赴苏考察和学习的中国知识分子牵线搭桥。

19208月,经李大钊介绍,马骏来到东华学校,秘密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东华学校成为进步人士落脚的地方。邓洁民主动承担把东华学校当成协助进步人士赴苏联的红色交通站。理想的天空不乏追随者。瞿秋白作为我国最早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者,1920年冬赴苏联采访时,由于交通受阻,他在哈尔滨停留50多天。这期间,瞿秋白与哈埠进步青年交往,走访三十六棚的工人,了解他们生活现状,他成为向内地传播“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感受十月革命气息的城市”的记者。这年,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前夕,专程来哈尔滨向邓洁民辞行,共同受到共产主义理想感召,决心为改变积弱积贫的中华民族而奋斗,两个人彻夜长谈,有了共同的理想与追求。

19211月,张太雷赴苏联出任共产国际东方局的中国科书记,也是经李大钊介绍由邓洁民帮助办理赴苏护照签证事宜。5月间,两朝鲜男女青年经哈尔滨赴苏参加朝鲜建党大会,也是由邓洁民迎至东华学校,帮助他俩办理护照签证。哪知道驻哈日本领事探知此事后,伙同当地警察前往检查。邓洁民利用在哈埠的声望和关系,得知这个消息后,迅速将二人转移出去,避免被密探缉拿。从此,红色交通站源源不断地迎送往来于内地与苏联的中国共产党人,成为中国共产党与苏联情报、人事交流的重要通道。

革命的火焰在哈尔滨迅速燃烧,李大钊看到哈尔滨的重要作用,从着手建立红色交通线开始,高度关注哈尔滨的局势发展,多次委派我党的干部,加强对这一地区的革命工作的领导。1922年初,李大钊委派罗章龙来到哈尔滨,与当地马克思学派研究会取得联系,到中东铁路的三十六棚考察,宣传中共的政治纲领,号召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进行斗争。接着,李大钊又先后派人来哈尔滨组织工人运动,创办哈尔滨通讯社,创建哈尔滨第一个党组织——直属中共中央的中共哈尔滨组(中共哈尔滨独立组),还创办哈尔滨青年学院,在广大青年中传播革命思想。

这样,哈尔滨无形中成为了我党与共产国际密切接触的“中转站”,苏联帮助中共建党建政的顾问,以及中共取道前往苏联访问交流,很大一部分通过哈尔滨的北满铁路这条交通线。19285月,我党决定在莫斯科召开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为保证代表安全抵达莫斯科,苏联派人在哈尔滨配合当地党组织,协助接送代表过境。当时中央确定了两条赴苏线路,一条是陆路,即通过中东铁路前往目的地,大部分代表行走此路。代表们分批由上海经大连到达哈尔滨,然后乘火车到满洲里或绥芬河出境,再前往莫斯科,从而顺利完成了党的六大胜利召开。

一座城市最重要的符号代表自己的灵魂、个性与地位。哈尔滨的红色基因闪烁着让人们向往理想的光辉。虽然这条由沙俄建设并横亘东北的中东路,只是一条细细的线路,却承载了中华民族复兴的红色符号,也让哈尔滨这座城市在我党初建时期,肩负起重要的历史使命。 

血沃中华的文脉

哈尔滨市道里区尚志大街53号原本是一处被牵牛花簇拥的小院,日寇占领哈尔滨后,这里曾经活跃的东北进步作家群,他们戏称“牵牛房”,并创作出大量抗日进步的作品,排练抗日街头剧,揭露日本关东军侵略我国东三省的罪恶行为。他们后来受到日伪当局通缉、迫害,纷纷辗转去了北平、上海等地,揭露日本关东军残害东北抗日志士、掠夺富饶的东北资源,围剿抗日队伍等罪行,出版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萧军、萧红写出的《八月的乡村》《生死场》《马伯乐》等是这方面的典型作品,在全国广为流传,影响极大,掀起了全国抗战的高潮。

当时,北满的共产党组织因为抗战需要转入地下斗争,并组织起了抗联部队。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1935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撤销满洲省委,分别在北满(松江省)、吉东、东满、南满四大游击区建立省委,冯仲云担任北满省委书记。19369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成立,张兰生任书记。19394月,北满临时省委改称中共北满省委,金策任书记。由中共满洲党组织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在牵制、打击日伪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北满和吉东地区,中共北满省委派赵尚志、冯仲云、周保中等将领,先后创建了巴彦、海伦、珠河、密山、宁安等许多支游击队伍。赵尚志、李兆麟等领导的珠河游击队于1934年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活跃在哈尔滨周边山区;以李延禄领导的密山游击队为基础,改编的东北抗联第四军,活跃在宁安、密山、穆棱等地,还有周保中等将领指挥的绥宁游击队,冯仲云、夏云杰指挥的汤原游击队及饶河游击队等抗联部队,在哈尔滨周边形成了7个抗日游击区,通过中共北满省委与中共中央保持密切联系。

抗联部队没有后勤支援,没有野战医院,更没有物资供应基地。经常遭受日伪军的围剿,条件十分艰苦。长期的野外作战,损失严重,只有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才能坚持下来,创造出永载史册的伟大抗联精神,流传“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草枯金风疾,霜沾火不燃。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著名《露营之歌》。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同我党抢夺胜利果实,大量往东北调兵。我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编为第四野战军),被国民党军队压在松花江以北各地。哈尔滨作为我党夺取最大的城市,成为国民党军队势在必夺的地方。当时我军兵力少、武器装备落后,防守漫长的松花江沿岸。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指挥部靠前指挥,在哈尔滨市双城区的一家青砖灰瓦木结构的院落里设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指挥部。从194610月起,利用这里便利的条件,运筹帷幄,指挥全东北的各个战场,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进行殊死决战。在双城区的两年时间,我英勇的第四野战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痛击国民党武装,先后指挥大小战斗、战役22次,其中著名的有新开岭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夏季攻势、秋夏攻势和冬季攻势,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精心策划了历时50天、歼敌47万的辽沈战役以完胜结束。而哈尔滨民众在地方党的组织与领导下,军队补充兵源、军需品供给、伤员救治,以及党政军协调一致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解放全东北,继而夺取全国的胜利,付出巨大的力量与牺牲。 

红色基因世代传承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繁华地带,有一座灰色的欧式建筑。这便是黑龙江省重点保护建筑的颐园街1号。颐园街1号以典雅的巴洛克式建筑而闻名。最为引起哈尔滨人注目的不仅只是一栋欧式别墅,而历史上众多的我国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宋庆龄都曾在这里居住或视察过。这栋房子见证了哈尔滨的沧桑历史, 也见证了我党老一辈领袖人从点滴上自我约束,展现我党艰苦朴素的传统,为后人树立了我党的优良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立即转型,在我国“一五”时期,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有13项落户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成新兴工业城市。1950227日,毛泽东主席在周恩来等陪同下,来哈尔滨视察。他非常关心哈尔滨解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生产情况,不顾疲劳,视察了机关、工厂和学校。

一天的紧张视察结束后,毛泽东返回颐园街1号下榻并吃晚饭。当时的松江省委和哈尔滨市委考虑毛泽东、周恩来经过长途旅行一定很劳累,因此准备了丰盛的晚宴。由于越南的胡志明主席出席了宴会,毛泽东没有说什么。但是,毛泽东对这顿丰盛晚宴非常反感,只夹了几口菜吃,米饭也只吃了半碗,其他菜根本没有动。饭后,毛泽东对时任哈尔滨市市长的饶斌说,我国现在还很穷,不能搞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吃些米饭和蔬菜就可以了。饶斌立即理解了毛泽东主席的意图,马上表示,“一定照办”。第二顿饭菜简单多了。毛主席高兴地对随行领导说:“这样做很对,简单、实际。”晚上9时,省市领导同志听取了毛主席的指示后,请求毛主席题词,毛主席沉思片刻后,便挥笔疾书,为省委题写了“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学习”、“奋斗”;为市委题了“发展生产”;为当时正在召开的哈尔滨市第二次团代会题写了“学习马列主义”五幅题词。这些光辉题词成为指引省市党政机关的工作方向,鞭策着大家树立坚定信念,为建设边疆大省睿智前行、竭尽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哈尔滨城市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欣喜的不仅仅是城市变得更美、愈加宜居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更有红色基因的传承,老一代革命家的高风亮节激励后人,使党建工作成效显著,党心民意得到升华……在城市定位上,突出了红色基因,发扬我党优良传统,在全市凝聚起昂扬向上、反腐倡廉、振兴发展的良好氛围,为赓续革命文脉奋力前行。

作者简介: 武红军, 1966年出生于吉林敦化,祖籍山西太古;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现供职于哈尔滨市纪委监委。百余篇中短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发表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并有多篇作品获国家和省市征文奖。著有小说集《欲火灵魂》,散文集《城市物语》、《哈尔滨老建筑史话》和杂文随笔集《砺心集》、《慎思集》。

     (责编:海艺)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