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青海:民主法治赋能盐湖新城 绘就三江源头“样板”乡村
中国普法
2024-08-15 18:43:44

民主法治赋能盐湖新城

绘就三江源头“样板”乡村

——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

法治强音谱新篇,牧歌嘹亮绕新村。走进巍巍昆仑山脚下的美丽乡村——长江源村,藏族群众正在法治文化小游园跳着欢快的锅庄,来往的路人在法治长廊下驻足学习,一幅欣欣向荣的生活画卷生动的展示着三江源头“第一村”的风采。

2004年11月,为积极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唐古拉山镇128户409名牧民群众从海拔4700米高原搬迁至格尔木市南郊的移民定居点,自2004年生态移民搬迁以来,在中央和省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历经20载建设发展,长江源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不断提高,乡村振兴新动能不断迸发。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江源村,看到曾经的“山里人”如今的“村里人”过着幸福的日子,总书记很高兴地对村民说:“你们幸福的日子还长着呢”。2018年长江源村喜提“国字号”殊荣,成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加强组织建设,谱写民主法治新篇章。长江源村作为“易地搬迁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也是基层党组织法治建设工作探索的成功经验,长江源村以民主法治建设为契机,切实发挥好两委班子“一线指挥部”作用,建立完善《自治组织议事规则》《党组织议事规则》《村务监督委员会议事规则》等10余项制度和规定,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依法治村机制,积极吸纳“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乡村”等法治活动,成为让群众走向致富道路上的“法治智囊团”,引导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打通法治建设的“神经末梢”,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扎实开展。

开展法治教育,提升群众法治素养。积极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通过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国家法规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治观念,围绕中心工作和热点问题开展法律宣教活动,结合民族宗教、扫黑除恶、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进行藏汉双语辅导教育和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反映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针对当前长江源村常见的矛盾纠纷问题,就案议案,说理明法,提高村干部、群众敬畏法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的能力;在调解工作中开展以案释法,深化村民知法懂法守法教育,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加强基层自治,夯实民主法治基础。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平安乡村”创建活动相结合,积极探索“自治凝聚人心、法治扬正气、德治树新风”三位一体的基层治理生态。同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村规民约,并规范上墙,设立阅览室、宣传栏,定期召开群众热点问题研讨会、村委工作报告会、年度工作计划会等,让村民广泛参与村务管理。在换届选举、村务一事一议、村委述职评议、人民调解等工作中,加强法律指导和工作检查督促,使村干部管理事务服务群众能力、调解纠纷化解矛盾能力、依法办事公正处事能力得到提高。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畅通渠道,引导村民通过合法途径表达意愿,镇综治办、司法所和村“两委”合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建立源头化解矛盾的工作新模式,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融合民俗特色,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将丰富的藏民族特色文化融入法治文化中,打造法治文化小园,以打造“长江源头生态第一镇”为主题,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宪法、民法典等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法治宣传栏、学法长廊、法治文化墙、法治艺术景观、法治石雕等形式展示法治魅力,通过富有藏族特色的法治剪纸工艺、通俗易懂的藏汉双语法律知识让群众生动直观的感受法治精神,法治文化阵地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也让村民经常接受法治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变“被动普法”为“主动学法”,达到润物细无声,法治入民心的效果。

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通过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使乡村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村容村貌、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法治意识明显提升,养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走出一条乡村美起来、村民富起来的法治新道路。

来源:青海普法、格尔木普法

编辑:陈遥

审核:路双英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