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鸡娃” 一词热度居高不下,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纷纷加入 “鸡娃” 大军。然而,在这场疯狂的教育军备竞赛背后,一种隐形的枷锁正悄然套在孩子身上 —— 愧疚感,它逐渐成为教育内卷的新武器,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家庭的氛围。

“鸡娃” 现象的盛行,源于家长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家长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认为只有让孩子从小接受高强度的学习训练、参加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才能在未来获得成功。于是,孩子的日程被排得满满当当,从早到晚穿梭于学校、培训机构之间,几乎没有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加努力,常常有意无意地利用愧疚感来驱动孩子。
家长利用愧疚感 “鸡娃” 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情感绑架式表达。家长们会对孩子说:“爸爸妈妈每天这么辛苦工作,省吃俭用给你报各种辅导班,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我们?”“为了陪你学习,我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和社交生活,你一定要考出好成绩。” 这些话语将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家长的牺牲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愧疚感,觉得自己如果不努力学习,就是辜负了父母的付出。
还有一些家长通过比较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愧疚感。他们会在孩子面前夸赞别人家的孩子:“你看某某家的孩子,成绩又好,还多才多艺,再看看你,怎么就不知道上进呢?” 这种对比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让父母失望了,从而陷入深深的愧疚之中,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满足父母的期望。
愧疚感成为教育内卷的新武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从心理层面来看,长期处于愧疚感中的孩子,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时刻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好,让父母失望,这种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如影随形,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一些孩子甚至因此出现了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在性格塑造方面,被愧疚感束缚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他们习惯于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而活,做任何事情都首先考虑父母是否会满意,而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在面对人生选择时,也很难做出符合自己内心意愿的决定,容易在迷茫和困惑中迷失自我。
愧疚感还对亲子关系产生了严重的破坏。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是爱孩子,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这种以愧疚感为手段的 “鸡娃” 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沉重的负担。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抵触和怨恨情绪,亲子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原本温馨的家庭氛围被紧张和压抑所取代,家庭不再是孩子温暖的港湾。
此外,愧疚感驱动下的教育内卷,还对整个教育生态产生了负面影响。它加剧了家长之间的焦虑和攀比,使得 “鸡娃” 现象愈演愈烈,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家长陷入到这种畸形的教育模式中,盲目跟风,让孩子参加各种不必要的培训和竞赛,不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让教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要打破 “鸡娃” 背后的隐形枷锁,消除愧疚感对教育的负面影响,需要家长、社会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家长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和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同时,家长要学会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用鼓励和支持代替指责和抱怨,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再仅仅以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成功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这样可以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减少盲目 “鸡娃” 现象的发生。教育部门也应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规范教育市场秩序,避免过度商业化的教育行为加剧教育内卷。
“鸡娃” 背后的愧疚感,如同隐形的枷锁,严重束缚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打破枷锁,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孩子能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顶瑞2025夏季创作##创作挑战赛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