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红旗渠畔的垦“荒”人郁林英与红旗渠精神
林州播报
2024-11-09 00:26:10

编者案:10月,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推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节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郑有贵在《“大国小农”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节目中回顾了75年来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性进程。节目邀请到党的二十大代表、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郁林英为大家讲述新时代他们如何传承红旗渠精神。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期节目,敬请收看。

主讲嘉宾

郑有贵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经济史、“三农”史,独著、主编《百年“三农”: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维度和实现路径》《新时代“三农”发展的全面转型》《现代化的中国图景》等。

视频:

从外来媳妇到村党支部书记,

郁林英的脱贫攻坚战

河南林州庙荒村坐落太行山下、红旗渠畔,它曾经是一个脏乱差到令人望而却步的村庄。1986年,外来媳妇郁林英嫁到庙荒村,看到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的场景,产生了强烈的想改变村庄面貌的想法。2012年,郁林英当上了庙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决心带领村民改变现状。

郁林英说,这些年我亲身经历了脱贫攻坚,也亲眼目睹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图景绘就。当脱贫攻坚这个春风号角吹响后,我们享受到了党和国家很多优惠政策,开启了庙荒村的脱贫治贫的第一步。如何脱贫,如何落实这么强大的目标?说实话,作为林县人有一种“犟”的精神在里面,那就是红旗渠精神。

郁林英继续说,大家都知道红旗渠,这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人民群众缺吃少穿的情况中修成的。在庙荒遇到最困难、最大瓶颈的时候我们怎么办?首先要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问题,林县人当时在悬崖峭壁上都能开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那今天的庙荒人为什么不能在党和政府这么好的政策下脱贫致富呢?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就这样庙荒村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一无所有、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蝶变为现在的美丽村庄。

如今的庙荒村产业众多,比如老百姓开办农家乐、民宿等,村里开展了红色研学、光伏产业、电商平台、林下经济等产业。在资金短缺、需要众筹资金的前提下,这一系列产业离不开老百姓义无反顾的支持。郁林英介绍,大家有机会走进庙荒去看一看,道路全部是用石板铺的,大多数的石板都来自于老百姓的捐献。

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

被问起当年修建红旗渠的故事?郁林英直言自己没有参加过。但村里的老人告诉她,那时候他们一天只有八两粮票,天当被,地当床,住在悬崖峭壁下,没有草铺,更别说炸药、钎之类的工具。林县人犟就犟在这个地方,没有因为东西的短缺而放弃修建红旗渠。当时老书记杨贵为了把山西的“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落实到实处,对所有的村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一个村都需要出人出工出物资。老人满眼含泪地对郁林英讲起往事,让郁林英自愧不如。

郁林英说,我觉得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杨贵书记能够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红旗渠,我们作为庙荒人为什么不能把庙荒建设好?虽然非常难,但是我要让庙荒村变成最美好的庙荒。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未来的农村一定会实现“三美”。大家有机会去看看红旗渠,现场聆听红旗渠精神。林县人有一个16字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16字精神让林县历代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今天创造了很多奇迹。

郑有贵评价道,红旗渠是林县的红旗渠,是河南的红旗渠,是全国的红旗渠,也是世界的红旗渠。为什么这么说?当时我们物资缺乏,没有现代的挖掘机,靠的是什么?就是靠制度。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下,我们走的是中国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我们动员了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解决吃水问题、用水问题。如果没有这种制度,我们动员不了这么多人,不光是吃苦,还冒着生命危险,大家共同把红旗渠造出来,造就我们林县人民的幸福之河。75年来,我们的农民自立自强,我们有一批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的人,像郁书记这样的人来推动乡村发展。这才成就了75年的农业农村由传统向现代的演进。

破解人才困境:

农村振兴的关键之路

视频:

郁林英提问,对基层的人才短缺问题有什么建议?郑有贵回答,这个问题很实在、很有针对性。不光是你们村,其他村也同样会遇到这个问题。大量的人流到工业、流到城市。用发展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农业源源不断地向工业城市流动。这造成了什么?农村“失血”,没有资金,没有人才,乡村肯定就发展不起来。所以我们提出乡村振兴“五个振兴”。其中一条就是人才振兴。

我们怎么样破人才振兴这个题?中央在这个问题上是有考虑的,第一,我们要正视问题。第二,不是等,而是历史性地主动作为。这个过程中,我建议“两条腿”走路。一条,我们派出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作为制度性安排。另一条是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吸引他们来农村创业就业。农村发展最关键的、最基础的是产业振兴。怎么样把能人吸引进来,把我们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际上郁书记也为我们做了一个示范,向你表示致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要解决资源单一地由农业农村向城市流动,形成城乡双向流动。我认为通过有目标引领和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城乡差别会在相互促进的情况下缩小。

来源:中国正在说

林州市融媒体中心

总编辑:元 威

审 核:高晓峰 刘俊强

编 审:冯 琛

编 辑:刘   莉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