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促使行业加速发展,更好发展的内源动力。
对于农药行业来说,新质生产力在于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在于生物化学农药的开发,在于智慧农药施用技术,更在于农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我国农作物的稳产高产。如今,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农药行业也焕然一新,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11月8日,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暨2024农药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在贵州省贵阳市群升豪生大酒店隆重召开。此次会议到场的有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花荣军,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柏连阳,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植物病理学家陈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宝安以及农药企业代表等共计500余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柏连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柏连阳从作物病虫草害防控的重要作用、农药抗性的产生及其危害、农药抗性治理对农药的创新需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农药抗性治理对农药创新需求的研究》主题报告。
在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的情形下,作物病虫害防控显得尤为重要。2022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为23.1%,据此测算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全年共挽回粮食总共3183亿斤。
柏连阳表示,作物病虫害防控的需求造成农药使用量增加,导致人类过度依赖农药,出现病虫草耐药性上升、农残超标、农药利用率不高、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以及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目前我国农药抗性发生特点为分布广、种类多、抗性重、危害大,所以新型农药的创新发展就显得极其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创新:
(1)新农药创制和绿色农药创新,研发新农药分子靶标,减少对已有靶标的依赖从而降低抗药性的产生,破解农田农药抗性难题关键靠新农药创制,解析抗药性基粒是反抗性农药创制的基础;
(2)增效剂的开发,即研发能与农药结合使用的增效剂或复配药剂,抑制病原菌或害虫或杂草产生的抗药性反应,也可以使用相关代谢酶抑制剂等;
(3)夯实基础研究,促进防控理论和技术创新,通过对害虫、病害进行规律研究,加强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的深度研究,推动绿色防控进程;
(4)精准农业,利用大数据分析或智能化工具,提高农药使用效率,降低抗性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在此次大会上进行了《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变革对绿色防控的挑战与对策》主题报告。报告围绕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和面临的问题、发展对策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各项环境因素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有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极端气候频发,绿色防控面临的问题包括出现新的致病菌、发生范围或枯井产生改变、病虫害发生规律呈现新态势等等。并且,除了气候影响之外,耕作制度对病虫害防控的影响也很大,譬如单作及连作、免耕,再加上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重治轻防现象严重,相对投入不足也会导致病虫害防控达不到效果。
对于如何加快绿色防控发展,有效实施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康振生表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努力:
首先,增强作物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改良作物的抗性;其次,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科技创新,开发监测预警新技术,提升病害预测的精准度;再次,研发绿色化学农药和新型生物源农药等新技术和新产品,构建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最后,实现智慧植保,通过顶层设计和跨学科合作,提高植物保护工作的精准性时效性和科学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在此次大会上进行了《生物化学农药与超限制造》这一主题分享。
生物化学农药,一种是以源自自然、超越自然、回归自然为理念研究开发烯虫酯及其新衍生的高效生物化学农药的创制与应用;一种是研究发明集核酸农药实体和药物纳米剂型为一体的RNAi 生物化学农药。具有活性高易合成、稳定安全、价格合理的特点,可以在实现批量生产的情况下保证质量可控,实现巨大经济效益。
截止到2021年12月,我国农业农村部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共126种,其中生物化学农药40种,占比约32%。钱旭红表示,我国目前登记为生物化学农药的昆虫生长调节剂仅2个,化学信息素有效成分共6个,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效成分有21个。除了这些,光敏农药在植物防护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它具有高效广谱、不易产生抗性、对靶标生物高选择性、对生态友好低残的优点。新兴的生物化学农药则是RNAi农药,它具备颠覆传统小分子农药的创制路径,多学科交叉融通一体的特点,对于病虫害防治具有更加精准的效果。
另外,钱旭红还为此次大会带来一个全新的概念,即超限制造。其借助于超快激光的内雕或者精刻,基于流动化学和限域强化的理念,能够改变现有的研究、开发、生产形态,提高制造效能,提升研发效率,从而研发出活性更高、药效更好的生物化学农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植物病理学家、宏观农业专家陈剑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植物病理学家、宏观农业专家陈剑平就《关于重塑植物生物安全治理体系的思考》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
陈剑平表示,我国农作物因病虫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在300亿至500亿斤之间。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既有理念层面的问题,也有技术层面的问题。尤其是在产品创新方面,我国农药产品在产量和出口量上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但大多数品种为国外专利过期产品,国内企业缺乏自主专利和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出口产品多集中在国际二三线市场,缺乏竞争力。
所以,我国植物生物安全治理科技体系需要重塑。
譬如,针对我国植物生物安全治理的现状和国际发展趋势,应将病虫害防控转变为植物健康与生态健康的系统思维。在研究方法上,应从单一病虫害视角转向综合考虑植物健康与植物生物安全的平衡关系;从分子生物学视角扩展到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结合;从单一病虫害管理转向多种病虫害协同防控;从单项技术应用转向综合防控技术;从产中防控转向全产业链防控;从统防统治转向预防、控制、管理,并注重生态平衡。
为此,可以优化和重塑研发系统、评估系统、培训系统和服务系统,从建立网络综合协调机制、建设植物生物安全治理虚拟实验室、建设完善植物生物安全国家实验室和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绿色农药、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平台、推动知识和技术的交叉传播,开展联合培训和教育项目等方面实现粮食安全、食物安全与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宝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宝安就《农药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及下一步工作重点思考》深度剖析了农药行业如何适应新质生产力这一问题。
宋宝安表示,我国农药行业要想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构建创新体系,整合创新要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其次是及时解决绿色农药现存问题,利用新模式、新靶点、新靶标,加快新农药的发现,加快创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新品种;同时,利用大数据精准靶药,基于大数据实现农药的精准化利用。
未来,农药行业可以利用生物信息学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构建关键基因网络等,推进农药原创分子靶标的验证工作,实现原创性绿色农药的研发。也可以从绿色农药创制及产业化、农药清洁生产技术创新、RNA生物农药创制及产业化、残留效应与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智慧农业与精准植保发展等方面实现农药行业的新质发展。
如何发展农药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是每个农业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粮食安全更是建立在病虫害有效防控的基础之上。
所以,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我国农药行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加速实现创制农药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美好愿景,为我国农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始终需要脚踏实地去践行。
作者:张港港
编辑:刘华珍
审核:魏婉新
监制:赵丹
更多优质文章推荐
都去南京,磷复肥会到底有谁在啊!
绿业元,你跟上他的脚步了吗?
诺普信净赚4.88亿,国光净赚2.7亿,农药前三季度回暖在望!
11家肥企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净利双增,磷化工龙头成最大赢家!
百亿市值!这一品类能否打开肥料增长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