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小学的校园角落里,几名学生怂恿同伴从高处跳下,结果导致孩子腿部骨折;中学里,一群孩子在他人的鼓动下尝试吸烟、逃学…… 这些令人痛心的校园危险事件背后,往往藏着 “怂恿” 的影子。心理学家研究发现,70% 的校园危险行为都始于他人的诱导。那么,如何才能及时发现孩子是否正在被诱导?这 5 个关键信号,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牢记。

信号一:突然改变社交圈子,回避谈论新朋友
孩子原本性格开朗,有固定的朋友群体,却突然开始频繁与陌生同学交往,且对新结识的朋友避而不谈。当家长询问时,孩子表现出不耐烦或刻意转移话题。比如,原本喜欢和班级里几个同学一起学习玩耍的小雯,最近总是独自外出,问她和谁在一起,她只说 “是普通同学”。这种异常的社交变化,很可能是因为孩子进入了不良社交圈子,正在被一些行为不端的同学诱导。不良同伴可能会怂恿孩子做一些违反校规甚至违法的事情,如参与校园欺凌、盗窃等。
信号二:行为举止异常,出现莫名的紧张或兴奋
如果孩子平时表现正常,却突然出现异常的行为举止,如情绪波动大,时而紧张焦虑,时而兴奋异常,家长和老师就要提高警惕。例如,一向沉稳的小宇,最近经常在课堂上坐立不安,眼神飘忽,下课后又神秘兮兮地和个别同学聚在一起。回家后,他总是小心翼翼地查看手机,删除聊天记录。这种行为背后,可能是孩子正在被他人怂恿参与危险活动,如网络赌博、传播不良信息等,内心既害怕被发现,又因刺激感而兴奋。
信号三:对某些话题异常敏感,拒绝深入交流
当孩子被诱导参与危险行为时,他们会对相关话题异常敏感。比如,原本对游戏兴趣一般的孩子,突然开始频繁谈论暴力游戏,当家长提及游戏中的暴力内容时,孩子却立刻反驳或岔开话题;或者孩子开始关注吸烟、喝酒等成人话题,却不愿和家长讨论自己对这些行为的看法。这是因为孩子潜意识里知道这些行为不被允许,害怕被发现,所以极力回避相关话题。此时,孩子很可能已经受到他人怂恿,对这些危险行为产生了好奇和尝试的念头。
信号四:学习成绩突然下滑,找各种借口逃避学习
孩子的学习状态通常比较稳定,如果成绩突然大幅下滑,且经常找借口逃避学习,如谎称身体不适请假、不愿完成作业等,背后可能存在被诱导的因素。有些孩子在同伴的怂恿下,沉迷于网络游戏、短视频,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还有些孩子被鼓动逃学,参与校外的不良活动。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业,还可能让孩子陷入更大的危险之中。
信号五:出现物质需求激增,却无法合理解释用途
如果孩子突然频繁向家长要钱,或者开始偷拿家里的财物,且无法说清钱的用途,家长一定要重视。小轩原本生活简朴,却突然要求购买昂贵的名牌球鞋,当父母询问时,他支支吾吾,只说 “同学们都有”。实际上,他是在同伴的怂恿下,为了融入所谓的 “圈子”,满足虚荣心而盲目消费。更严重的是,有些孩子会在他人的诱导下,参与盗窃、抢劫等违法活动,以获取更多财物。
校园安全无小事,孩子被诱导参与危险行为的每一个信号都不容忽视。家长和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了解情况,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远离危险,健康成长。#创作挑战赛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