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校训,凝练而深邃,八字箴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周易》之精髓,不仅映射出乾坤二卦的宇宙哲理,更构筑了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双重维度:刚健不屈与宽厚包容。此校训,恰如双翼,引领学子翱翔于学问与品德的天际。
首先,让我们深入剖析“自强不息”的内涵。它源自《周易·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天道运行不息,刚健有力,激励君子应效仿自然法则,秉持坚卓之志,勤勉不辍,勇于探索,无惧挑战。这种精神,是清华学子面对学术高峰时的攀登之力,是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之盾,它要求我们在追求知识与真理的道路上,永不止步,持续精进。
接下来,我们探讨“厚德载物”的意蕴。此语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寓意大地广袤无垠,包容万物,君子当效法大地,增厚美德,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不同的思想与观念,成就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在清华的学术殿堂里,这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求与尊重,更是对人格修养的高标准要求,倡导学子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不忘培养深厚的道德品质,以谦逊之心待人接物,以包容之态成就非凡。
《周易》以阴阳二爻构建万物之理,乾坤二卦分别象征天地的极致属性——阳刚与阴柔,二者虽性质迥异,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宇宙间和谐共生的基础。同样,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作为清华校训的两大支柱,亦是一刚一柔,相得益彰,共同塑造了清华学子既坚韧不拔又温文尔雅的人格特质。
梁启超先生于1914年在清华的演讲《君子》,深刻阐释了校训的精神实质。他强调,学者应如天体运行般持续不懈,坚忍强毅,勇于担当;同时,在人际交往中,应以宽厚的度量,如大地般承载万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一论述,不仅是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生动诠释,也是对清华学子为人处世的重要指导。
从前,有个人名叫长梧子,很有学问。他教了很多学生,其中有一个学生叫瞿鹊子。有一天,瞿鹊子对长梧子说:“老师,我听了您的很多道理,收益很大。即使是您随口说说的话,对我来说,也是句句精妙。字字合理。我真想一夜之间就能学到您的本领,请您多讲一点吧!”
长梧子对瞿鹊子急于求成的心理很不满意,批评他道:“真正的道理,内涵很深,不是一下子就能讲明白的。连圣人都不能讲得让人完全明白,况且我一个平凡之人呢?你的要求太急了些。这好像见到一只鸡蛋,还没有孵出小鸡,就要求天明报晓了;见到一颗弹丸,还没有用来打鸟,就性急想吃鲜美的鸟肉了,世上的事,总是一步一步地去做的。做学问也不例外。”听了老师的批评,瞿鹊子羞愧地低下了头。
长梧子与瞿鹊子的故事,便是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一精神的生动例证。长梧子要告诫瞿鹊子的是,真正的学问与智慧非一蹴而就,需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这正如清华校训所倡导的,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人格修养,都需持之以恒,脚踏实地,方能成就非凡。
综上所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激励着每一代清华学子,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既要勇于攀登,自强不息,又要心怀天下,厚德载物,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