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县城 1、又见炊烟升起
1991年秋 ,她的工作由文峪小学调整到了县实验小学。
小学为她准备了办公兼吃住的地方,那是宽3米多,长6米的房间,房间门口有小厨房。
我到县里工作后,在县委招待所居住,她来啦,就一同住进了小学,有了一个临时的家。
我们终于结束了在乡下盘桓六年,且两地分居的“流浪”,开启了一块儿在县城生活,形成了与黑了宿老家,两代人两个生活中心的格局。
周末,分头骑两辆车,一前一后,或者并排而行 ,回老家去,有时干脆一家四口挤到一辆二八自行车上回家。这样每周和二老团聚,直到2000年。
走进老家院子,一条用碎砖块儿铺就的甬道,连着东面的“下屋” ,直通“上屋”。院子西面的墙根儿,是花草,夏秋时节,粉豆花五彩缤纷,鲜亮又热闹。
放下孩子,让他们屋前屋后的玩儿吧,把带回来的豆腐,肉,交给妈妈。被子是晒过的,散发着特有的味道,收拾完床铺,她就坐在院子里,看孩子跟爷爷学着整理柴火,享受着家的温暖。
下屋窗户台上,秀珍收音机里,传出了邓丽君甜美的歌声,“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欲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这时侯,二老高兴,孩子高兴,我高兴,她高兴。不过还有一种更值得说道的, 是她掩藏起来的喜悦,她心底的快乐。
家和睦,幸福,是她一开始就有的追求,现在已经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眼前,一切艰辛和努力都有了成果。她没有喜形于色,是把情绪藏起来,心里安然,这是她的格局。
妈妈把菜,肉洗好啦,她走进厨房,和面,切肉,盘饺子馅儿,都是轻松而愉快的事儿,一面做着,一面和妈妈闲聊。饺子包好了,妈妈把水也烧开了,中午,一家人都享受了美味儿,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之中。
房屋后面就是盘龙山,盘龙从熊耳远处逶迤而来,缓缓下降着高度,渐变为土坡丘陵,最后像“冰舌”一样,伸向洛河川上。
秋天,山坡上开满了野菊花,满山遍野金黄,金灿灿,如云霞。远远望去,整个山坡像覆盖着鲜艳的锦缎,渲染着极致的秋之韵味和野岭风情。
午饭以后,她在门前的河堤上和邻里闲话,发现了这壮丽的景色,兴致来了,说,采摘些野菊花晾干,装枕芯,香气怡人,又可以凉头。
携手登高,南望苍茫,熊耳“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屏亘于南,遮断了望眼,黛而宏。
眼前脚下,无数细碎的小黄花,像一个个小精灵,拥挤成一团团,一簇簇,很容易让人想到。“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诗意又恰当的描述。在弥漫着淡淡香味里,在花团锦簇中,徜徉,轻摇花苗,让人感到虚幻飘渺,我想起了动画西游记里七仙女挎着竹篮,在云雾缭绕中采摘潘桃的画面。
在不知不觉,很快摘得了满满一编织袋。她坐在草地上,晒着西斜的太阳,说“想瞌睡”,我高兴了,说“睡吧,很浪漫的”。她枕着装满花香的袋子,眯起了眼睛。
我坐在她身边,凝望着远方。远方的天空,白云飘飘,飘向远方。
太阳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按照那不变的路线,缓缓地靠近了群山苍茫的天际,晚霞染向漫天散乱的云絮,由浅淡渐渐深浓,整个天空变得瑰丽,美轮美奂,缓缓流淌的洛水被映照成了水红,像优美的缎带,闪闪发亮。正所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山坡下面,炊烟从一户户农家小院里升起,在空中飘散开来。
该回去了,和家人一块儿吃晚饭,然后就睡到自然醒。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