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安琪离职了。起因是半年前,领导让她负责一个项目,并许诺“等项目稳定,就由你做主管”。
因此半年来,她几乎24小时待命,为项目起步连轴转,连加班费也没要。
结果等项目稳定后,别说晋升,连人都一起被优化了。
安琪自嘲道:“离职后才发现,工资到手最重要,其他都是领导画的饼。”
的确,离职就像一个放大镜,能让人后知后觉看清很多事情。网上有关#离职后才明白的事#相关话题下方,吸引上万人参与讨论,尤其以下5件事,深受打工人共鸣。
离职就是断联
没价值就没回应
网友@噜噜称,她在公司待了三年,早就和同事打成一片。后来因个人原因辞职,大家都满是不舍。
然而,等新工作尘埃落定,她建了个微信小群,邀请曾经的同事一起吃饭,联络一下感情。没想到消息发出后,群里却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就连之前自己每天不论朋友圈发啥都必点赞的“饭搭子”同事,也毫无回应……
感慨人走茶凉之余,也后知后觉,职场关系的核心是价值交换,离职就相当于合作基础的消失,一旦失去链接价值,所谓的友谊也就烟消云散。
这时候,互不打扰或许是职场人彼此间最体面的相处之道。
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些人就幸运地遇到了真正的朋友,即使离职多年,他们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而这样的感情,往往是最宝贵的。
工作时的个人英雄主义
只会不停消耗自己
博主@阿政感慨,一个跟进了很久的项目,因为甲方对接人的工作疏忽,导致了项目延期近一个多月,公司也跟着蒙受了十来万的损失。
他打心眼儿里觉得是自己想得不够周到,提醒得不够充分,满脑子都是“要是我再仔细一点,这个损失完全可以避免”,甚至自责到“引咎辞职”。
后来和HR朋友聊天,对方不经意地问起为什么离职,他觉得不是什么秘密就坦然相告了。
结果,对方听完后,一脸不可思议地说:“没人会觉得是你的问题啊!”
然后指出他真正的问题——个人英雄主义。总觉得自己能掌控一切,就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身上。
但工作本身就是工作,工作时的个人英雄主义并不能名垂青史,反而会让你24小时都陷在工作里,就像是滚轮上疲惫奔跑的仓鼠,只会不停地消耗自己。
把平台光环当个人能力
只会阻碍自己成长
玲达原是事业单位采购部门的小主管,工作做得得心应手,觉得自己能力斐然。
可就在半年前,一个乙方公司邀她过去做采购经理,工资比原来的要高不少。以为是事业的第二春,结果却是一盆透心凉的冷水。
“到了新公司后,我才发现,自己之前的工作靠的都是平台光环,供应商对我点头哈腰也不是因为的个人能力。”
“现在从甲方变乙方,不仅业务不熟悉,就连态度一时也转变不过来,才干了半年就受不了了,真是骑虎难下。”
职场上,背靠平台光环久了,便容易忘了查看自己的内核,把平台光环当个人能力。久而久之,只会阻碍自己成长,失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平台光环归根结底也是一种资源。将平台资源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才是一个职场人成熟的标志。
前领导挽留时说的话
多半都是在套路你
网友@彭小胖留言:
“我在这家公司已经呆了两年多,一直都是‘小透明’般的存在。
但在我提交离职报告后,突然就受到部门的高度关注,领导更是直接约谈我,不仅肯定了我的付出,还赞许了我的工作能力。
甚至在我交底了下家的offer后,领导为挽留我,还承诺年底会升职加薪。我感动不已,就歇了辞职的打算。”
结果熬到年底的时候,加薪一点苗头没有,手头上的业务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架空了。这时我才明白过来,自己被套路了。
提离职后的领导约谈,通常只是一种常规流程。而那些挽留的话,也并不代表对离职员工能力的认可,大概率只是领导的缓兵之计,听听就好别当真。
毕竟,信任一旦崩塌,便很难复原。除非公司挽留的条件特别真诚又让你非常心动,否则开口之后,就不要回头。
成功再大也是公司的
身体健康才是自己的
博主@李飞是个“工作狂”,接手的项目都力求完美。
但由于长期过度工作,被诊断出颈椎病和腰间盘突出,无法久坐,晚上更是失眠严重。
更尴尬的是,因长期不规律饮食,肠胃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后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他裸辞回到了老家休养。
虽然身体恢复不少,但再难回到从前的健康状态,他忍不住感慨:
“这次经历之后,我明白了‘成功再大也是公司的,身体健康才是自己的’。”
职场上,大部分人常常以“为了工作”为由,忽略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最终积劳成疾。但为了短暂的职业成功而牺牲了长期的身体健康,却是一件最得不偿失的事情。
工作固然重要,但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不要让工作主宰自己全部的人生,保持身体健康,工作与生活才能长长久久地运行下去。
有关#离职感悟#的话题讨论仍在继续,有人真诚建议:“从入职的第一天起就应该确立目标。”有人痛心疾首“千万千万不要冲动裸辞。”
但就像书中讲的:“当我们深陷于过去的时候,我们正在失去最宝贵的当下。”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活在当下,将这份感悟转化成职业生涯的养分,在茫茫职场路中青云直上。
离职后,你和前同事还联系吗?
-END-
想了解更多内容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三茅HR大家庭
实时分享最新政策、案例!
来源:智联招聘。所推送文章非商业用途,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三茅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