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写了篇歌词,只提供主题词是“浚县”时,居然还能提醒我将主题词再细化一下,比如录一些景点的名字,于是把文治阁、大伾山、县衙和大运河等输入进入,然后就出来了一个竟然有三段主歌和两段副歌的歌词。词的水平真的一般,除了和景点名字基本还能够应和以外,缺少对主题词代表的景点自身文化的挖掘和情感的渲染;如果换做另外一个城市的类似标志性建筑或景区,歌曲应该一样能够说的过去,就像一套西服“成衣”,只要高矮胖瘦差别不大,都适合。
歌词出来以后,我又专门去下载了另外一个AI写歌应用,并付费注册使用这个AI谱上了曲子,结果三分钟之后就出来了结果,还给了我两个曲风的结果让我选择。歌曲写出来,我把平时拍的风景照片配上去,一部煞有介事的MV俨然就新鲜出炉了。但是仔细品品,下载应用用流量,写词谱曲用内存,影音类作品占用的数据资源往往还挺大,然而我和AI一起炮制的这阙词、这首歌、这段MV,表达了什么?有什么价值?又有什么意义?唯一的结果是它成了我手机内存的一部分,那两个AI应用的云数据的一部分,被我传到短视频平台上,又成为这几个平台上很难产生价值并且被众人关注的视听内容,最后一样淹没在短视频平台的海量数据中。
那一年某县立项装监控,一开始要求所有路口上摄像头,并保存所有视频数据。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叫“非结构化数据”,即视频录制的数字化信息,产生大量的无用数据沉淀。比如没有安装自动识别移动目标激活拍摄并留存数据的摄像头,每周7X24小时产生大量静态数据,为此还得要求购买400台服务器,还有运行后的巨额电费支出。这些数据跟我在手机上做AI实验产生的所谓“歌曲”一样,没有任何价值;但是,因为下载这个AI应用,我花了自己近300元购买了其终生会员,而那个装监控的县,整个项目立项超过2亿元。对这个县来讲,如果是花自己家的钱,去买一堆毫无意义的所谓“视频信号”或者“图像”,爷爷奶奶会不会拿拐杖打折你的腿?
如果这就是天天在喊着的所谓“数据交易”的数据来源和交易对象,跟在市场上买卖垃圾有什么区别?还有一些地方卫健部门推行信息化管理,要求死亡人口必须通过信息化系统上报。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对系统不熟,一些死亡人口没有通过系统上报,导致上报率不高。于是县卫健局就每年用死亡上报率来考核乡镇卫生院,参考指标是千分之六。为了考核达标、不扣分,个别乡镇卫生院就将活人按照死亡人口上报。与交易“垃圾数字”比起来,卫生系统的数据对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健康管理还是具有很高使用价值的;但是“生死不分”的数据,不但发挥不了正确作用,还有可能给上级决策带来负面影响,甚而伤害国家安全和群众权益。
这样的大数据,不要也罢!
更多通过打造数字孪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经验与观点,在顶端新闻搜索“王洪涛数字化视点”,共同打造民联网的城乡一体化数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