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开出租,跑代驾 | 当一个中年男人变成了U盘
JOJO话文化
2024-09-25 18:31:29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害虫,硬如铁甲的背贴着床。”

这是卡夫卡《变形记》的开头。

想到这一句,是最近读了一位司机的作品有感——有感于一个普通中年人经历着的变形:这位司机,变成了一枚“U盘”。

今年上半年,我读了《我在上海开出租》,这是一本非虚构作品,作者笔名黑桃,河南人,书里记录了他在“魔都”开网约车的所见所闻。最近,我在《读库2404》上又读到了他的新作,《我在郑州跑代驾》。

图片

这篇文章的引语是:

这个卷出天际的行业,不仅有明面上白热化的竞争,还有暗地里不可告人的手段。

从出租车司机,到代驾司机,这个中年男人,再度以提供服务者的角度,讲述接受服务者所不熟知的“平台内幕”,还有车厢内外的故事。

我看过黑桃在豆瓣上的简介——写作者,“U盘式生存”手艺人,曾从事过杂志编辑、小店店主、政府临时工、出租车司机等多种职业。

“U盘式生存”这个词让我产生了兴趣。特地查了一下,网络给出的解读是:自带信息、即插即用、独立灵活。

联系他的职业线,确实像一枚U盘,从“上海主机”切换到“郑州主机”,坐标与存储的信息都在变化,不变的是手中的方向盘,以及记录生活的笔。

其实,我在知道这个词之后,对这种生存方式是抱有怀疑态度的,如果再早个十年,我甚至会直接给出判断:“U盘式生存”不可取。

原因很明显:如果从事的工作之间没有关联与衔接,那在每份工作中习得的技能岂不是浪费?经验和资源又如何积累?换句话说,这不正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同义词?

会有这样的判断,可能与我在行业中的感受有关。

当时我所在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行业大佬都说这是最好的年代。

无数人涌入,有人买房子,就有房子卖,从业者们就有钱赚。行业稍有波动,也有分析家认为,我们还处在“黄金”和“白银”的时代,把产品和品牌做好就不怕。

回忆我当时的“人脉”,十之六七都是这个行业链条上的人,要么是甲方,要么是乙方,要么是丙方——圈内人的跳槽,也多在上下游里切换。那些年,我自己的跳槽和创业,也没有出过这个圈子。

弹指一挥间,行业遭遇“至暗时刻”,巨头纷纷倒下,大佬们也委顿了。打开朋友圈可以看到,大家不得不从一条人声鼎沸、火热不已的赛道,四散向了“旷野”。

我认识的很多地产圈朋友,有的转做保险,有的去开实体店,有的投身电商——在某音和小某书上,我还曾刷到过他们亲自上场卖货。没有刷到过的,不知道在做什么,偶尔点开某个人的朋友圈,上条更新还是去年。

当然,也还有不少人坚持——敬业地预告着某楼盘的入市、认筹、开盘和交房动态——如今,我还是通过朋友圈这个渠道,才知道现在是哪些开发企业,在哪个片区,卖哪个楼盘。

市场火热时,我没有怀疑过,一个从业者的自我修养就是深耕,打磨内功,不断学习。

但当行业发生重大动荡,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经验与技能的积累,想稳稳地延续,谈何容易?

个体曾经笃定的东西,在裁员大潮中,无所依附。

把时间线拉长,再去看行业,看他人,看自己,很难不生出沧桑感。

前段日子延迟退休年龄的新闻,很多中年人早有心理准备,只是当消息真的确定,自我检视,未来的路该如何描摹时,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看着自己最新下笔的笔画,会有一丝茫然:

“人生的旷野”中还能不能找到一条确定的“轨道”?

我能看到的积极的一面是,不少人,拿着曾经的擅长点,去新的赛道一试身手。

韧性还是要有的。这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里学到的,轻易忘不掉。

当组织机器化整为零,谁还不是一枚坚强的U盘?

哪里的主机看上去运转得不错,就上前试试。

如果注定这是职场后半程的变形记,此时不变,更待何时?

最近网络上有个流行语,打工人以“牛马”和“吗喽”自喻,我观察我身边的中年朋友,似乎对拿这个新称呼自嘲的兴趣不大。为了不被卷出赛道,中年人已经用掉了不少力气。余下的力气,要更专注才行。

身份是什么,有时候没那么重要。

再回到黑桃的文本,我看到一个普通中年人忙碌的轨迹——开出租,就“立志做全上海最阳光的司机”;跑代驾,安全送每一位乘客回家,还不耽误记下街头巷尾的各色美食小吃。

这是人到中年所积累出的淡定,也是一枚U盘的自我修养。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对于一枚U盘来说,经历了,自会有答案。 

#2024年的最后100天#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