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今日观察|户口簿该在婚姻登记中退场了
平顶山新闻网
2024-08-26 09:01:15

文/雨来

近日,民政部起草的《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删除了婚姻登记需要出具户口簿的相关规定,并制定了“离婚冷静期”实施条款,以减少冲动离婚或草率离婚,从而与《民法典》衔接。结合我省医保新政,9月1日起,12个辅助生殖项目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把新闻连连看,大政方针非常清晰:婚姻宽进严出、鼓励生育。

婚姻是实体,是以感情为基础综合考量的结果,选择权在个人手里。政府不过是提供了一张格式合同,做的是程序性工作。两者并无直接关联,婚姻登记程序的简化,不会影响个人选择。然而,对这种调整也有人表达担忧。

晚报的报道里,一位妈妈说:“结婚登记不用户口簿,如果孩子冲动结婚,或者不跟我们打招呼就去领了证,咋办?”在妈妈的潜台词里,如果孩子被人哄骗,或者父母对孩子的意中人不满意,户口簿被简化掉,就少了一道阻拦的关卡。

这种担忧反映了两个现象:一、中国式婚姻不仅是两个当事人的事,也是两个家庭的事,父母要为孩子负责;二、父母的家长意识很强,要在孩子的婚姻中体现自己的喜好和意志。

我们不能说这些传统思想一定不好。现实中,父母作为过来人,对人性的观察比孩子更有穿透力,对婚姻的理解更有经验,适当的把关会帮孩子屏蔽掉一些不必要的人生烦恼。但过犹不及,父母在孩子的婚姻上过多表达个人喜好,也会赶走孩子的幸福。据晚报报道,37岁的市民贺先生10年前与一个姑娘相爱,都谈婚论嫁了,却被父母藏起了户口簿,理由是对方“学历不高、农村户口”。如今,贺先生依然是单身,殊为遗憾。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大力提倡婚姻自由,就是为了反对“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当“父母是为你好”这种传统思想与婚姻自由的现代价值冲突时,父母要学会放手。在民法上,适婚的年轻人是完全行为能力人,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婚姻;从现代价值和法规角度,年轻人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婚姻。对孩子的选择,父母可以建议、可以帮助,但不可以阻拦。

当然,年轻人也要试着理解父母。父母的家长意识看似是有意识行为,实则是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无意识表达。毕竟,大部分父母不是在孩子18岁时就与孩子切断联系,而要扶上马、送一程,甚至“掏空钱包”为孩子置业。对孩子婚姻的介入,是家长意识的最后表达。有没有一种可能,孩子成年后,父母的家长意识越早淡化,越有利于孩子成长?我们希望时代发展能推动观念变化。

最后从程序角度说下婚姻登记条例草案。该草案若获通过,结婚领证不需要出具户口簿,也是政府简政之举。身份证已经是个人身份的充分证明了,无须通过户口簿加以强调。这种非必要证明,早该在婚姻登记程序中改革掉了。

编辑:付文龙

校对:沙星海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