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恋爱那会,风花雪月、你侬我侬。
然而,婚姻并非仅仅是爱情的延续,它更像一场未知挑战的冒险。
婚前的充分沟通至关重要,关乎着未来婚姻生活幸福与否。
今天,给大家剖析婚前必须深入探讨的5个关键问题。
如果情侣之间没聊过,即便爱得炽热,也要谨慎前行。
认真审视:你们这段关系,真的已经做好迈向婚姻的准备了吗?
01
钱袋子怎么管?
是“AA制”还是“统筹制”?
都说“谈钱伤感情”,可结婚后,钱就是感情的“地基”。
咱不说大富大贵,就说日常大柴米油盐、房贷车贷,哪一样不用钱?
《都挺好》里的苏明成和朱莉,一开始日子过得挺滋润,可因为钱的事儿,闹得鸡飞狗跳。
苏明成啃老、打肿脸充胖子,朱丽精打细算,最后两人因为经济观不合离了婚。
这就是没提前聊透“怎么管钱”的后果。
结婚前该怎么谈钱呢?
首先,各自的收入、负债情况得坦白交代,别藏着掖着。
其次,要商量好家里的大额支出怎么定,是一人一半,还是按收入比例承担?日常开销怎么算,要不要设共同账户?
给大家支个招,
制定一个家庭财务计划:把每月的收入、支出列清楚,明确各自的责任。
比如,一方负责还房贷,一方负责日常开销。剩下的钱存起来作为家庭应急基金。
这样既能避免因为钱吵架,又能让日子过得有规划。
钱不是爱情的全部,但却是婚姻的底气。
提前聊透钱,不是算计,而是对彼此、对婚姻的负责。
一个人藏着掖着,不肯对你做到财务透明,你就要小心他要么不是真心和你过日子,要不就是别有所图。

02
家务谁来做?
是“公主王子”还是“战友同盟”?
谈恋爱时,男生可能会说:“我来做家务”,女生可能会说:“我给你做饭”。
可结婚后,激情褪去,面对日复一日的家务,谁都可能会厌烦。
网友小琴,结婚前觉得老公特别体贴,主动做家务。于是小琴坦然享受老公的主动付出,觉得理所应当。
可结婚,老公就变成了“甩手掌柜”,回家就往沙发上一瘫,等小琴伺候。
婚前婚后的落差,让小琴忍无可忍,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这就是没提前商量好家务分工的后果。
毕竟,人是肉身凡胎,谁也不可能一直任劳任怨地付出。
婚前把家务掰扯清楚,是分工合作,还是轮流做?是每天做一点,还是周末集中打扫?
其实,最好的方式是根据各自的特长和时间来分工。
比如,男生擅长做饭,就负责做饭;女生擅长收拾,就负责整理房间。
也可以制定一个家务清单,确保每个人的任务,这样就不会出现“谁都觉得自己干得多,对方干得少”的情况了。
婚姻不是王子和公主的童话,而是两个人并肩作战的旅程。家务分工明确,日子才能过得舒心。
03
娃要不要生?
是“二人世界”还是“三口之家”?
生育问题,是婚姻里的大件事。
有的夫妻想丁克,享受二人世界;有的想要孩子,觉得孩子是爱情的结晶。
但如果两个人想法不一样,婚后就容易产生矛盾。
《围城》里的方鸿渐和孙柔嘉,就因为孩子闹得不愉快。孙柔嘉想要孩子,方鸿渐却觉得经济压力大,一推再推。
矛盾越来越大,婚姻也开始出现裂痕。
婚前要彻底聊清楚,要不要孩子?什么时候要?要几个孩子?
还要考虑到生孩子后要面对的各种问题,比如孩子谁来带,教育费用怎么承担,妈妈产后工作和生活怎么安排。
生育不是任务,而是选择。
提前聊透,才能避免婚后因为孩子问题伤了感情。

04
原生家庭怎么处?
是“断不了”还是“做独立的个体”?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几乎是一辈子的,结婚后不仅要面对对方,还要面对对方的原生家庭。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深受原生家庭的困扰,哥嫂不断问她要钱,让她苦不堪言。
她和王柏川的感情,也因为原生家庭,最终没走到一起。
婚前就要聊清楚各自的原生家庭,以及父母对婚姻的态度。
会不会干涉小家庭的生活?会不会经常插手夫妻之间的事儿,会不会要求和父母一起住?
要明确一个原则:结婚后,小家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和原生家庭保持适当的距离。
尊重父母的意见,但不能让父母过多干涉自己的生活。
遇到问题,夫妻两人要统一战线,共同面对。
原生家庭是我们的来处,但不是我们婚姻的“指挥部”。学会和原生家庭划清界限,小家庭才能更幸福。
05
吵架怎么办?
“冷处理”还是“沟通和解”?
夫妻之间,吵架在所难免,关键是怎么处理吵架。
有的夫妻选择吵架后冷战;有的夫妻吵架后能好好沟通,解决问题。
前者感情越吵越散,后者反而越吵感情越好。
婚前就得约法三章,吵架时不翻旧账、不人身攻击、不冷战,要及时沟通。
可以约定“冷静期”,等情绪平复后,再坐下来好好聊,找出问题根源,解决问题。
吵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解决吵架。好的沟通,是婚姻的“润滑剂”。
这5个问题,关系着婚姻幸福与否。
结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辈子的承诺。
聊透这些问题,不是不信任对方,而是为了让婚姻更稳固。
希望每一对相爱的人,都能走进幸福的婚姻,携手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