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浅夏芳菲,流年抒情
美食课堂
2025-05-23 16:06:20

浅夏的午后,我坐在窗前,看那阳光透过纱帘,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风是温软的,带着些微的栀子花香,从半开的窗户溜进来,拂过我的脸颊,又悄悄溜走了。这样的时节,总叫人想起许多事来。

记得幼时,母亲常在此时节晒被子。那棉被经过一冬的压叠,须得在夏日的阳光下舒展开来。母亲将被子搭在院中的竹竿上,用藤拍轻轻拍打,棉絮里的尘埃便在光柱中飞舞。

我蹲在一旁看,觉得那尘埃也是极美的,它们自由自在地浮游,仿佛有无尽的时间可供挥霍。而今母亲老了,被子也早换作了羽绒的,再不用那般费力地晾晒了。可那棉被晒过后的阳光味道,却一直留在记忆里。

院子里的石榴花开了。这石榴树是搬来此处时亲手栽下的,如今已有丈余高。花开得极盛,红艳艳的,像一团团小火苗缀在枝头。前日下雨,今早见地上落了数朵,花瓣边缘已现出褐色的萎态,却依然固执地红着。

我弯腰拾起一朵,放在掌心端详。它的红不是那种张扬的大红,而是带着些许橘调,温暖而不刺目。这红让我想起二十岁那年穿过的裙子,也是这般颜色,在校园的梧桐树下格外醒目。如今那条裙子早已不知去向,连同那时的心情一起,消逝在时光的河流中。

街角新开了一家咖啡馆,年轻的老板娘常在午后坐在门前的藤椅上看书。她总穿素色的棉麻衣裙,头发松松地挽起,露出白皙的后颈。偶尔有蝴蝶飞过,在她身边盘桓,她便抬头微笑,那笑容里有一种我熟悉的、对生活全然接纳的宁静。

我想她大约也是爱这浅夏的,爱它的不疾不徐,爱它在热烈与清凉之间的恰到好处。昨日路过,见她正在插花,是几枝淡紫色的绣球,配着翠绿的蕨叶,煞是好看。她见我驻足,便笑着点头,眼角的细纹在阳光下像水的涟漪般漾开。

傍晚时分,我常去河边散步。浅夏的河水是温凉的,岸边的芦苇已长得老高,风过时便沙沙作响。偶尔能看见晚归的白鹭,它们单腿立在浅滩上,一动不动,仿佛在思考什么亘古的谜题。

对岸的灯火次第亮起,倒映在水中,被波纹揉碎又拼合。这些灯火里,有一盏是属于我的。想到此处,便觉得这浅夏的黄昏格外温柔,它包容着我所有的过去与未来,如同河水包容着每一滴融入它的水珠。

夜里下了一场小雨。我躺在床上听雨声,它轻轻敲打着窗棂,像某种远古的密语。这声音让我想起童年时祖母讲的传说,说每一滴雨里都住着一个小精灵,它们降落人间,是为了收集人们的愿望带回天上。

如今想来,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可那时的我却深信不疑,每逢下雨便对着窗外许愿。愿望的内容早已忘记,只记得那种虔诚的心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倾听一个孩子的心声。

晨起,雨已停了。阳台上那盆茉莉开了三朵,香气清幽,不张扬却不容忽视。我凑近去闻,忽然明白,这浅夏的美好,原不在于多么惊天动地,而在于这些细微处的感动——一朵花的开放,一阵风的轻抚,一杯茶的温暖,甚至一声遥远的鸟鸣。它们像散落在时光里的珍珠,等待有心人拾起,串成属于自己的项链。

于是研墨铺纸,想为这浅夏写些什么。笔尖触及纸面的刹那,忽然觉得,文字或许就是那串珍珠的丝线,将那些易逝的瞬间固定下来,成为可以触摸的永恒。写下的每个字,都是对生活的深情告白,是对时光的温柔抵抗。

浅夏终将过去,如同所有的季节。但这一纸芳菲流年,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它不张扬,不喧哗,只是安静地存在着,如同心底那一泓永不干涸的泉水,滋润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给现在,也给余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