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起点的时间考证与辨析文/齐绍亮  王圣才
发声
2024-10-27 14:50:59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起点的时间考证与辨析
文/齐绍亮  王圣才
   
    【中华抗日魂】

烽火连天起,狼烟万里长。
抗敌志如铁,英勇卫家邦。
血染山河红,魂铸英雄像。
众志成城壁,誓死不退让。
千里共婵娟,明月照大江。
民族危难时,豪杰聚一堂。
剑指北风生,马踏南云狂。
铁血丹心在,何惧鬼魅魍。 

        
       笔者在通过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和学术研究,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时间进行了详实的考证与辨析。针对当前存在的多种起点时间说法,本文将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以及抗战全面爆发的背景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以期明确中国抗日战争的真正起点,并正视听,还原历史真相。
一、引言
       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其起始时间的确定对于准确理解这段历史、铭记历史教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关于抗战的起始时间,学术界和公众间存在多种说法,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本文旨在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深入研究和考证,明确中国抗日战争的真正起点,为历史研究提供准确的时间依据。
二、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的序幕
事件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并以此为借口发动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即九一八事变。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领土的侵略正式开始。
历史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三省迅速沦陷,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这一事件不仅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学术争议:尽管九一八事变被视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但仍有部分学者将其视为局部抗战的开始,而非全面抗战的起点。
三、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的爆发
事件背景: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北平(今北京)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这一事件后,中国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抗战阶段。

历史意义:七七事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也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起点。这一事件后,中国军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时间辨析:尽管七七事变被视为全面抗战的起点,但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已经持续了六年之久。因此,将七七事变作为抗战的唯一起点,忽略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艰苦抗争。
四、抗战全面爆发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分析: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陷,日本逐步扩大侵略范围,对中国华北、华东等地进行军事威胁。同时,日本与德、意法西斯形成轴心国集团,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七七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
历史意义:抗战的全面爆发,不仅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斗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结论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深入考证与辨析,笔者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应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领土的侵略正式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起点。尽管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阶段,但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已经持续了六年之久,是中国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将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更符合历史事实和人民观点。
 
【忆秦娥·铭史惜今】
       文/王圣才
烽火起,铁蹄踏碎山河地。山河地,哀鸿遍野,血染天际。

豪情壮志驱倭虏,金戈铁马硝烟里。硝烟里,铭记历史,太平珍惜。


历史考证: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的迅速强大,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白银中的80%来发展军事,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基本国策。
        1900年,因为庚子事变问题,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天津、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津一带驻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攻克俄国建立的旅顺口要塞,并于对马海战中重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更加加强了日本的野心。1910年日韩并合,更使日本有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胶州湾的德国势力,进而占据山东。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彻底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1927年,中国国民革命迅速发展,日本一面策划“满蒙”独立,一面出兵济南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有外务省、陆海军省、参谋本部、关东军及有关中国问题专家等人参加的“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确立了先占东北、内外蒙古,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随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又向天皇上奏了《田中奏折》,明确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扩张总战略蓝图。《对华政策纲领》和《田中奏折》的出笼,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不可避免。
        1928年6月4日,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专车开到皇姑屯车站以东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叉点的桥洞时被日本人事先埋在桥下的炸药炸得粉碎,张作霖身受重伤后不治身亡。这就是轰动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而张学良下令军队不作抵抗,尽任日军所为,东三省大片国土沦陷,东北军大部分撤至锦州,张学良亦将辽宁省府迁移至锦州。日军攻占齐齐哈尔后,即调转兵力直扑锦州。12月25日,南京中央政府电令张学良固守锦州,积极抵抗,张学良也曾表示“对锦必尽力设法固守”。
        1932年1月1日,日军进攻锦州,但东北军最终仍以“不抵抗”的姿态,退出了锦州。由于当局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并炮制伪“满洲国”。
        1932年3月9日,溥仪到达长春,在关东军导演下,就任伪满洲国“执政”。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即淞沪抗战)爆发。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粤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蒋光鼐指挥军队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死伤近万人,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随后张治中率中央军第五军增援上海,双方陷入僵持。2月28日,英国、法国、美国三国公使介入调停。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规定中国国民革命军不得驻扎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队,日本取得在上海驻军的权利,6月,日本军阀全部退回日租界……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