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踏雪寻梅:安顿灵魂的声音(评论)
侯发山
2024-09-16 21:58:54

安顿灵魂的琴声

——小小说《琴王》赏析

/踏雪寻梅

  弹琴者被誉为琴王,他首先是精神家园的国王。“琴者,情也”,是乐音对情感的传递,是划向另一感情与生命之舟的木棹。要传递这情愫,需琴我一体,物我同化,安然于乐音之外,宁静于灵魂之内,以己安顿,从而安人。

琴王是一个聋子,又是个有高超技艺的艺术追求者。他的形貌,他的存在,全都活在乐音中。他听不到世界的声音,自然听不到来自这个美妙世界的音符,但他有超常的艺术感悟力,把看到的、触摸到的、感受到的,融进自己独特的世界,以优美的琴声,表达着对人世的质朴情怀。

于是,他的琴声里有鸡犬相闻,有潺潺流水,有鸟语花香,有蓝天白云,有日月星辰……正是因为世间万物都在他的心中荟萃,发酵,才形成了他独特的表达方式,阐释着对自然万物的博爱。他的肉体是残疾的,他的精神是健全而富有的。没有内在正能量的蓄积,则无拨动众人心弦的乐音。真正的艺术,先打动自己,而后才感动别人。也正因了这内里的修养,面对灾难,把最强大的精神贯注于慌乱的群体。一把琴,一腔情,印证了琴的内涵,也就丰厚了人的内涵。

任何一个出色的拉琴者,琴与人是不分的。他把自己对世界的诠释运于弓弦,天地人心则顺应着每个节拍、每段旋律。“琴者,禁也”,琴音禁邪归正,以和人心,这是古文化的流水无声浸润的结晶。琴声可以令人热血沸腾,也可以使人回归宁静。

汹涌的洪水击碎了人们的幸福。“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这一慌乱场景更衬托出琴王的沉静。悠扬的琴声以一种不可遏抑的精神力量穿透空间,使躁动的灵魂得以安宁,因为它传递的是世间的美好,是人类在灾难面前的一份从容和淡定。琴音以“和人心”的气场,安顿灵魂,当灵魂有了真正的皈依,一种艺术的虚静和精神的宁静就自然融为一体。 

  舒曼说,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作为一种艺术的载体,琴王的琴声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平时,琴声陪伴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不可多得的生活调剂品;危急时,琴声又给人们以信念力量,使灵魂得以净化,平静地应对苦难。这已经超越了关于音乐的范畴,这不是一串串音符的跃动,而是一种生命的流程。中国的传统音乐饱含着独特的审美品格,思维方式,透视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无论是六种经书《诗》《书》《礼》《易》《春秋》《乐》,还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都给音乐留足了位置。《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以乐传情;《礼记》“乐者,天地之和也”,以乐传递和谐;《论语·述而》中说“子在齐,闻,三月不知肉味”,阐述了音乐的感染力之巨大。在华夏古老的文化中,礼与乐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古人抚琴,必先净手焚香,正襟危坐,排除杂念,以达到礼与乐的统一,人的修养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净化心灵、调节情感、怡情养性的功能穿越了几千年的时空。

  而作为乐器的琴,传承了儒家中正平和、温柔敦厚的思想,也承袭了道家清微淡远的品格。因此,一种静态的美,在虚淡宁静中轻轻荡漾,不瘟不火,调剂着中和的审美取向,“美而不艳,哀而不伤”,这样的乐音最能平复焦躁的情绪,安息浮躁、恐惧的灵魂。在古文化温润的溪流中,出窍的灵魂回归本体,能达到这样的高度,那位琴王的名号真是实至名归。

  作者描绘琴王,没有绘其形、状其貌、摹其声,而是把他的身躯溶化在音乐的河里,让山川草木蓝天白云化其形,莺歌燕舞传其声。于是,一个生命群体在个体的沉静中归于宁静,作为人的定力也就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人类精神的家园从而盛开了淡定的雏菊。

 

【附原作】

    琴王

                            游睿

    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叫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

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晖,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

    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 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 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

    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 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

    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

                                                          原载《小小说月刊》2004年第13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