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沉寂几年的自动驾驶赛道,再度成为资本的香饽饽。
10月18日,小马智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上市申请,拟在纳斯达克上市。美东10月21日,文远知行也更新IPO招股书开启IPO。
准备了许久,自动驾驶行业的两家代表企业先后上市,意义重大。
除了奔赴海外,出行行业在国内融资市场也有新动作。行业里的“old money ”滴滴不甘寂寞。
10月22日,滴滴自动驾驶宣布,已完成C轮2.98亿美元融资,这轮融资广汽集团领投,滴滴也有参与。广汽是滴滴的老伙计了,天眼查APP融资信息显示,去年10月份的融资中,就有广汽的身影。
讲道理,近3亿美元的融资不算特别多,毕竟A轮时,滴滴自动驾驶可是从愿景基金拿了5亿多美元。但放到现在看,3亿美元也不算少,足够滴滴自动驾驶业务再坚持个几年。更重要的是,这笔滴滴联手广汽给滴滴自动驾驶融资,战略意义更大。
自动驾驶业务,对滴滴来说不可或缺。
于Robotaxi行业而言,前有萝卜快跑奋力疾跑,后有即将“大干快上”的特斯拉穷追不舍,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大有颠覆传统网约车市场之势。
自动驾驶带来的这场行业“大变革”中,滴滴是“守成者”,能不能守住自身业务的基本盘,在“大变革”的时代里完成自身的“蜕变”,自动驾驶业务的成败是最关键的一步。
自动驾驶的求索路上,滴滴奋力一搏
自动驾驶行业发展到现在,无论是热度还是资本市场的目光,始终都没有离开过。从百度萝卜快跑宣布25年武汉可能实现盈利开始,市场突然发现,原来画了那么久的robotaxi是可能落地的。
然后,气氛就变得热烈了起来,自动驾驶公司股价大涨,百度股价大涨。
二级市上,赴港上市的如祺出行开始打robotaxi牌想给投资人讲一个自动驾驶带来的成本变革故事。特斯拉股价大跌之后,马斯克也开了一场“画饼”的发布会,外界期待的Model2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特斯拉自己的robotaxi。
现实给如祺出行、马斯克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如祺出行上市不久,股价冲高到40港元,10月23日收盘,港股股价跌到了16港元出头。而特斯拉呢?美东时间10月13日,特斯拉股价继续下跌,收盘价213.65美元。显然,对于自动驾驶、robotaxi落地这件事儿,投资人是不信“画饼的”,最起码你得画的像一点。
理论上,自动驾驶robotaxi画饼画的最好的不是如祺出行,也不是特斯拉,甚至不是已经尝试商业化落地的萝卜快跑,而是滴滴。
然而,滴滴自动驾驶业务,却是一波三折。
滴滴布局自动驾驶很早,2016年就组建了自动驾驶部门,随后滴滴开始大规模招人,布局了高精地图、智能感知、行为预测、车路协同等领域。
落子太多,也容易贪多“嚼不烂”。
自动驾驶行业技术路线一变再变,当初很多的布局到头来都成了无用功。比如造车项目最终放弃,成就了现在的小鹏mona,再比如,现在的自动驾驶明确了端到端大模型的路线,当初高精地图的布局就成了鸡肋。
不过创新嘛,走弯路是难免的。对滴滴而言,为了保住“出行入口”的地位,烧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滴滴作为入口,不仅是出行服务的入口,也是供需关系的入口,平台掌握着最大规模的供需匹配关系。作为国内市场最大规模出行入口之一,滴滴的入口地位是二级市场愿意给融资、给溢价的关键。
自动驾驶时代robotaxi逐渐落地,滴滴这个入口地位也似乎被动摇了。
无数行业的历史表明,当一项新技术开始改变某个行业的成本结构,这个行业必然会迎来新的洗牌。旧的秩序被颠覆,新的秩序建立。
所以,滴滴必须面对的局面是,这场即将到来的洗牌中,必须奋力一搏才能保住上一轮大战留下的果实。
一个可以确定的趋势是,如果未来robotaxi落地,那么出行行业大概率要面临一场新的价格战。
一方面,趁着变革,出行平台的玩家们都想趁着洗牌阶段冲一把市场份额,到时候,也许滴滴不得不被动应战。
这种事儿其实已经发生过了。
之前滴滴下架期间,网约车平台的乱战就是典型案例。滴滴归来之后,虽然行业老大地位没变,但市场份额已经缩小。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robotaxi逐步落地,当无人驾驶开始抢占打车入口,那么曾经滴滴下架期间的“乱战”很可能会再一次开打。
到那时候,滴滴想要保住平台的盈利,恐怕不容易。
另一方面,市场上一旦robotaxi商业化订单占比突破10%,那么滴滴不得不面临“双线作战”的境地。
双线作战是兵家大忌,意味着要分兵分资源,如果不能把所有的资源用在一个方向上,那么战场上的实力就被大幅削弱了。
同时搞无人驾驶和网约车平台,恐怕很难做到兼顾,更何况,这是要牺牲现金流业务,来押宝也许并没有那么成熟的成长业务。
先不说外部竞争,内部的阻力可能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怎么协调分配资源?内部组织架构该如何调整,是不是要削减正确的网约车事业部的预算,把更多的预算划给robotaxi部门?
这些都是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
不管是“分兵”也好,牺牲现金业务也好,只要行业要发生了变革,那么市场格局就一定会变,头部的“old money”的市场份额,大概率是减少的趋势。
到时候,滴滴还能不能保持稳定盈利预期,这一点很关键。
自动驾驶融资之后,下一任“金主爸爸”在哪?
对于滴滴自动驾驶的未来,一个潜在的问题可能还是资金问题。
这次融资,领投的是广汽集团,滴滴参与,似乎并没有其他的大机构参与,当然也可能是其他机构不想出风头。总之,广汽、滴滴是主要参与方。
也就是说,这次融资本身,其实很像一次“股东注资”。
滴滴自然不用说,自动驾驶业务是“亲儿子”,而广汽集团领投,战略目的其实也比较清晰,一来是为了卖车,毕竟ToB的网约车市场也是个不小的市场,二来,广汽身上的智能化技术标签很弱,贴上滴滴自动驾驶的这张招牌,其实也是补短板。
只是,这次程维能找来广汽来当这个“金主爸爸”,下一次还能找谁呢?
无人驾驶也好robotaxi也罢,都是个烧钱的业务,恰恰滴滴做的生意,是个“苦生意”。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烧钱的业务给整一块儿,到头来可能还是得去找新的“金主爸爸”。
当年滴滴自动驾驶独立运营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滴滴是在“甩包袱”,但明眼人都清楚,那是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因为,从市场端看,投资人们是很希望滴滴的盈利能够持续下去的。原因无他,过去网约车这个行业烧了太多钱,终于该到了“回一回血”的时候了。
据不完全统计,滴滴在赴美上市之前完成了 23 轮融资,募资总额超过 227 亿美元。今年二季度,滴实现净利润17亿元人民币,归属于滴滴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4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利润13亿元人民币。
募资200多亿美元,超过千亿人民币,换来的结果是季度利润只有13亿。比起前期巨额的融资投入,如今这个盈利能力显然是不够的。
不过,市场是看好滴滴未来盈利能力的,所以才愿意给这么多的融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滴滴业务增长势头一直很好。
今年二季度,滴滴中国出行和国际业务核心平台交易量为38.75亿单,同比增长17.4%。其中中国出行市场单量是30亿单同比增长12%。这么大规模,单量还在增长,是能够带给市场信心的。
可潜在的问题在于,好不容盈利没多久,这样的盈利预期能不能持续下去?
客观来看,这事儿不好说。
如果Robotaxi落地没有预想中那么快,如果自动驾驶这个行业三五年内仍然不够成熟,那么滴滴保持盈利能力是个大概率事件。但如今看来,在自身的Robotaxi没有绝对的商业化优势之前,滴滴要想保持现有的盈利水平,也许会更难。
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在Robotaxi这个领域,滴滴的进度可能已经有些落后了。
今年4月,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的合资公司安滴科技已获批工商执照,时间表是于2025年推出首款量产L4车型。隔壁的萝卜快跑,已经打算在25年实现单个城市盈利了。
抛开进度不谈,假设25年量产L4车型落地很顺利,一个摆在滴滴面前的现实问题是,怎么去做“新旧产能替换”?
滴滴这个平台是个双边生态,一边是大量用户,另一边是大量的司机。
用户的问题好说,那么怎么解决司机的问题?
如果让司机出钱换车,自己变成“投资人”那么,这样的Robotaxi本质上就是个大型“众筹”,资本市场上对滴滴的定价逻辑可能就会变,也就可能没那么多溢价空间了。
假如换掉司机,全部投放Robotaxi车辆,那么就意味着滴滴要从一个相对较“轻”的模式,转变为一个“重资产”模式。在资本市场的眼中,大多数“重资产”生意,都是毛利比较低的不赚钱生意。而且,短期内的大量重资产投入,也可能会拖累资产负债表,进而影响营利表现。
实际上,过去的大部分的网约车,其实还是C2C模式,或者职业小b2C的模式,Robotaxi则是典型的B2C。所以,长期来Robotaxi对网约车的颠覆,不只是生产资料的替换,而是彻底的模式颠覆。到时候,市场会怎么重新给滴滴定价?也是一个问题。
商业领域,一旦模式被担负,很少有被颠覆掉的公司再重新崛起的案例。
苹果公司算一个、微软算一个、英伟达也算一个。至少国内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企业。这里面有基因问题,组织习惯问题,也有新生产力对旧生产力的替代。
苹果重新崛起,在于手机革命了PC,属于是自己颠覆自己,而微软则是发力云计算,也是自我替代,英伟达则是押中了AI的风口……
总之,科技行业被替代是必然,跟自身努力不努力没关系。
对于滴滴来说,恐怕很难再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关注。毕竟烧钱那么多,盈利好日子没几年,结果摆在面前的又是一场硬仗。
滴滴麻了、投资人也麻了……
归根到底,滴滴还是主业盈利不稳,不像百度,在AI赛道上屡败屡战,毕竟百度现金流产品就是个金矿,而且家底足够的厚。也不像华为那样把创新刻入骨髓,更不像字节那样有钱。
空顶着行业第一的帽子,却没那么强的根基,未来怎么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许摆在面前的,最终只有独立上市这一条路。
到时候,自动驾驶的市场还热不热,robotaxi还火不火就不得而知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