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沈萌: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沈萌
2024-09-12 14:47:52

随着美国就业与通胀的宏观数据陆续公布,美联储9月降息基本已成定局,市场分歧无非是降息的幅度。


美联储为应对飙涨的国内通胀而快速升息,吸引全球范围内的美元回流美国资本市场。造成各新兴市场,要么不得不为了挽留美元资本而采取紧跟战术,同步提高本国利率,要么坐视国际美元资本撤出本地市场,导致本地资产价格断崖式跳水。


当美联储再次启动降息路径时,不仅会让美国本地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所缓和,同样可能会对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喘息之机。


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人民币该如何应对美联储降息?


短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较一季度增速回落1%,比去年全年增长7.2%回落3.5%,比去年同期增长8.2%回落4.5%。


其中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是202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环比由正转负,由6月的0.2%回落至-0.1%,为2023年8月以来首次转负。


充分说明当前的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对经济回升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不及预期。2024年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245391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27278亿元,同比增长0.1%。从环比看,6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21%。


原因在于基建投资进度不够,房地产投资继续拖累,制造业投资意愿不强。


但是,进出口却在同期保持增长。


从贸易规模来看,2024年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1688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出口121298亿元、增长6.9%,进口90390亿元、增长5.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0909亿元。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比上年同期提高2.5%。


上半年中国外贸呈现几大亮点: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首超21万亿元;出口连续两个月增速超10%;所有外贸主体进出口均增长。进出口增长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回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看,2024年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特征,第一是消费开始放缓,第二是投资不及预期,第三是进出口保持较好的发展水平。


因此,2024年经济复苏的动力主要在于外需,内需明显不够。


在看近邻日本,经过失去的三十年后,2023和2024年,日本经济出现更多积极迹象,包括反应企业收益变化的日经指数和"春斗",都显示日本企业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作为外向型经济体,日本本土企业对出口的依赖众所周知,所以,日本企业取得不错利润的背后,几乎全部是日银前行长黑田东彦主导的日元贬值的功劳。


日元对美元汇率从此前较为稳定的100:1,一路贬值150:1,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出口规模,而在黑田之前的白川方明任内,韩国产业的崛起同样依靠低汇率刺激出口,同时,受惠于白川方明坚持的日元基本稳定。


道理很简单,既然出口货物基本相近,自然是价格驱动下的竞争,汇率低意味着美元标记的价格低,就更能够吸引客户掏钱。而黑田东彦上台后,开始配合安倍晋三的"三支箭",祭出无限量化宽松的政策,目标是国内通胀率达到2%、日元汇率不断走低,韩国政界甚至为此表达严重抗议,认为如果日元兑美元汇率突破120:1,就是经济战争行为。


可是经济始终为自家考虑,日本可不关心韩国竞争对手是温饱、还是小康,日元快速贬值到150:1左右,日本经济在30年后终于出现转机。


通过上述铺陈,回到人民币。


美元降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的汇率压力,否则,如果按照美联储此前的加息幅度,叠加各种关税和贸易冲突的影响,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恐怕早已突破7.5、甚至是8。为了维护人民币汇率的脸面,中资金融机构必须在外汇市场上,不断在人民币走低时,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美元走低时,卖出人民币、买入美元,这也是为什么每年贸易顺差几千亿美元,却很难在外汇储备规模上看到对应的变化。


当美元开始降息后,原本持有美元资产的美元可能会离开美元资产,寻找更高回报的标的,而人民币市场也是潜在的目标之一。


与此同时,根据日本的经验,当美联储降息后,中国央行不仅减轻了维护汇率的压力,还有了更多降息的弹性空间。


继续保持与美元的息差,事实上与美元同步贬值、甚至更快贬值,符合中国经济整体利益,可以刺激更多出口,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


所以,短期内,人民币会在美联储正式实施降息后,从被动维护人民币汇率,转向主动压制人民币汇率,以外需出口弥补内需消费和投资的缺口。


人民币越贬值,越有利于对冲关税和贸易风险。但也更加容易刺激更多关税和贸易风险。


长期


但是人民币会贬值到7.5,甚至是8吗?


难度也很大。


一方面,目前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不像日本,所以过度贬值极有可能引起贸易伙伴的激烈反弹,现在不比从前,供应链风险分散化进行多年,全球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关税和贸易壁垒问题,当中国产品受益于人民币贬值刺激,扩大出口规模后,更多人民币结算需求,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人民币汇率。


所以,人民币在中长期看,并不会像津巴布韦元一样恶性贬值,因为中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概率较小。


但是中国出现通货膨胀的概率仍较明显,虽然现在看起来CPI和PPI都持续低迷。


近几个月,中国的CPI仍在0线徘徊,但PPI却明显走低,同样,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上,也可以看到虽然增速放缓,但依然保持同比增长,说明当前经济并不属于消费型通缩,而是生产型通缩,即由于长期将向供给端释放流动性作为保持GDP增长的手段,造成供给端严重严重严重过剩,即使需求(无论高低速)增长,依旧难以匹配供给端的增量放大。


而长期的低效竞争,以及信贷支持,造成产能难以快速出清,中国不得不承受相当长时间的生产型通缩。


然而,生产型通缩也会反过来推动产能出清,毕竟,缺少竞争力的产能也许可以凭借各种因素留在市场中,却不能长时间留下,最终仍然会被淘汰。


当更多的低效产能逐渐出清后,生产型通缩进入尾声,而消费型通胀或许会在不断放水的流动性与生产价格走高的双重冲击下抬头,而且很大机会是快速、大规模的通胀。


此前一段时期积累的社会财富,会被大通胀进行一次归零。


沈察


先走低后回升,大概率会是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趋势,而生产型通缩与消费型通胀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是否能够被减轻,很大程度取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度,是否能够将不利影响通过人民币国际化的贸易途径,分散、外溢到更大的体系内消化。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