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执拗地喊出 “我才不道歉!我没错!” 时,家长常常会觉得孩子倔强、不听话。然而,深入思考会发现,这往往并非孩子本身性格的执拗,而是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的方式出现了偏差,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对于孩子在面对错误和道歉这件事上的表现,我们同样需要进行深刻的审视。爱默生也说过:“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 不然就等于零。” 在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学会道歉时,我们的善良引导需要有恰当的智慧和策略。
孩子不愿意道歉,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方面,他们可能真的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在孩子的认知世界里,他们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和成人有所不同。比如,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撞到了小伙伴,他可能觉得自己只是在开心地玩,并没有故意去伤害别人,所以不认为自己错了。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在让孩子认识错误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行为的不妥之处,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错了。
另一方面,孩子可能害怕道歉带来的后果。他们担心道歉后会受到惩罚或者被别人看不起。蒙台梭利说过:“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 如果我们在孩子犯错时,总是以严厉的态度批评他们,让他们感到恐惧,那么他们就会抗拒道歉。爱默生说过:“只要你下定决心,宇宙都会来帮你。” 当我们决心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以更温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们时,仿佛会得到一种助力,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自己的错误并愿意道歉。
那么,如何改进沟通方式,让孩子愿意道歉呢?首先,我们要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当孩子犯错后,不要立刻指责和批评,而是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解释。比如,孩子和小伙伴打架了,我们可以先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做,让他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不希望被别人无端指责,孩子也一样。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能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从而更愿意配合我们解决问题。
其次,要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比如,让孩子扮演被撞的小伙伴,体会对方的疼痛和委屈。这样能让孩子更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伤害,从而更容易产生愧疚感并愿意道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 帮助孩子理解他人感受,可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勉精神,让他们主动去改正错误并学会关心他人。
再者,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当我们自己犯错时,要勇敢地向孩子道歉,让他们看到道歉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而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要告诉孩子道歉的意义在于承认错误、表达歉意,并努力改正。例如,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当我们做错事时,向别人道歉是为了让对方知道我们知道错了,并且会努力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我们才能和别人更好地相处。”
另外,要注意表扬孩子的正确行为。当孩子主动道歉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道歉带来的积极反馈。可以对孩子说:“你能勇敢地承认错误并道歉,真的很棒,这说明你是一个有担当的好孩子。”
社会也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可以开展品德教育课程,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错误和道歉;媒体可以传播一些关于宽容、理解和道歉的正能量故事,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当孩子说 “我才不道歉!我没错!” 时,我们不要简单地认为孩子倔强,而是要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通过平等交流、帮助理解他人感受、正确引导示范、及时表扬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正确面对错误,勇敢地道歉,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用我们恰当的沟通方式这股温柔的水流,雕琢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懂得尊重、理解和责任,成为有道德、有素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