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干部培养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10-23 08:15:22

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在党的组织建设、基层干部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延安时期的基层干部培养,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延安时期,党通过建立并完善基层干部培养体系,为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延安以其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机制,为广大基层干部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基层干部培养体系。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治理论教育体系。这一体系为适应当时的形势需求,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建立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以及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措施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保障。延安时期的干部培养,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强调,干部不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还要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通过实际工作来检验和丰富理论。因此,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素质成为延安时期重要任务之一。这一时期,党内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学习和政治教育活动,特别是围绕《实践论》和《矛盾论》等毛泽东重要著作进行学习,提高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此外,根据地的《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成为宣传党的政策和理论的重要工具,引导基层干部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理论学习方面,广大基层干部系统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和集中性政治理论训练等活动来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运动及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并且能够在具体工作中运用马列主义指导实践工作。

组织建设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通过定期的组织生活和民主评议制度,进行基层干部的考核和评估。这些制度在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基层干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党在延安时期还推行基层干部轮换制度,防止干部长期在同一岗位上工作,从而促使基层干部多方面发展。延安时期组织生活和民主评议制度在基层干部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段时期,党的组织生活执行得非常严格,所有党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参加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活动,不能搞“特殊化”。这种制度不仅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加强了基层干部的组织纪律性。党员通过参加组织生活和学习研读文献,深入了解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生产等情况。这种学习活动不仅提升了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也增强了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基层实际工作的能力。在此期间,党建立了规范的民主集中制运行制度,强调全党服从中央领导。这一制度保障了党内民主,促进了党的团结和统一。毛泽东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共产党与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这一制度帮助党员和基层干部清除错误,增进党内团结,是党内民主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增强了党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走群众路线成为培养基层干部的一个重要途径。延安时期,党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在1934年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实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完全打不破的”。1943年,毛泽东再次明确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强调这一方法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无限循环的,每次比上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当时的延安地区生活条件艰苦,到群众中去成为考验和锻炼基层干部的重要途径。针对当时群众觉悟有待提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党采取了切实有效提高基层工作经验效能的方式培养基层干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农村生产劳动等形式,基层干部深入了解群众生活,增进对群众的了解和感情。与此同时,通过学习管理知识和参与实际群众工作,基层干部也加强了对基层组织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掌握。

在政治素质培养方面建立了严格的教育体系。延安时期非常重视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培养,并且通过严格纪律教育来加强其政治觉悟和忠诚度。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成立了中央党校,专门负责培养党的干部。党校的课程设置既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也有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以及各种实际工作的技能培训。延安时期还成立了抗日军政大学、军委通信学校、延安摩托学校、军委航空学校和延安炮兵学校等。作为培养党政基层干部的主要机构,这些院校为党培养了大量作风过硬的军事指挥人才和基层干部。这些基层干部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经验,也为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大生产劳动使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历练。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广大抗日根据地面临财政经济困难,物资匮乏,特别是粮食和经费短缺。为克服这些困难,保障供给,支持抗战,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并发起了大生产运动。毛泽东、朱德亲自参加开荒种地。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等人参与纺线捻纱等劳动。党政机关、部队、学校等基层干部普遍参加大生产运动。通过大生产运动,根据地军民不仅克服了物质困难,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而且增强了军民的团结和战斗力。大生产运动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敌后根据地军民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提供了重要支撑,并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参与大生产运动,基层干部不仅积极参与生产劳动,还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和劳动技能,通过实际行动弘扬了延安精神,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延安时期基层干部培养体系是一个规范而完善的系统, 通过理论学习、组织建设、政治素质培养以及实际工作历练等,全面提高了广大基层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组织工作能力。一大批优秀的基层干部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他们不仅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在思想上和作风上更加成熟和稳定。这些干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坚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延安时期的基层干部培养经验,对于当前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千千万万优秀基层骨干,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好各项工作”。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开拓思路,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作者系中共龙岩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干部教育教研部副教授)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于世华报纸王晏清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