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尊毛泽东铜像
用户LODO傅彧乐园
2023-12-26 11:01:39
 #作家笔下的秋天# 


        时刻想念毛泽东,想念开国大典时毛泽东主席那气壮山河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想念他老人家去延安时的倩影,去黄河时的背影;想念他老人家转战南北指挥作战时的雄才足谋和文武韬略以及岸英牺牲朝鲜时的悲伤与痛楚。同时,也想念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那个让人一辈子想忘也忘不掉的九月九日~三千多名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同聚集在镇平县高丘镇野鸡脖村唯一的一所学校的院子里,大伙以十二分的虔诚与敬仰来悼念一位伟大的世界性人物——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
        那一年我十三岁。在悼念大会开始之前,老师们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们排好队列,不许交头接耳,要按照老支书的口令认真做好三鞠躬。他生怕这群出生在农家土墙院里的娃娃们头一次遇上这样的事情会嘻皮笑脸、交头接耳直嚷嚷。可是,他没料到,那场面、那氛围却让这群少男少女们揪心似的难受,一个个好象失去了亲爹娘一样哭成了小泪人儿。我清晰地记得,在几张低档简陋的课桌上面,搭盖着黑色涤确良桌布,两个麦克风话筒摆放在中间,扩大器里不时地发出“吱吱、吱吱”的响声,但会场里鸦雀无声。除了农家妇女们手中的活计没停顿外,会场内多数人的呼吸好似停顿了一刹那一样静寂。村干部和老师们一脸的悲痛一脸的严肃,老支书双手颤颤微微地抱着用黑纱围着的毛主席巨幅画像慢慢地步入到舞台中央。在一曲悲哀的乐曲终了之时,大人们不约而同地脱去了盖在头顶上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向这位自称为“中国农民的儿子”~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深深地三鞠躬。
        年过五旬的陈盛棠老师爬伏在在弯腰柳树杆上呜呜地哭泣,那伤心欲绝的场面印在了我脑海里。一位七旬的老奶奶哀哭得心口疼老毛病又犯了,村里的赤脚医生急忙给她打了针。
       这一悲恸的场面对十三岁的我影响很深,它使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悲欢离合,什么叫悲痛欲绝。
       天转人转岁月转。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陪同领导去北京出差,在毛主席纪念堂里我第一次瞧见了他老人家那魁梧的身躯。他太累了,睡得那样安详。当我的双脚随着蜿蜒长蛇阵一样的参观人流刚踏进纪念堂,心情无比的沉重,人们缓缓而行,有的手里拿着白花,有的手握几束菊花依次摆放在水晶棺旁。此情此景促使我的眼泪不断涌出,两行热泪顺着脸颊缓缓而下。拜谒结束后刚迈出纪念堂南大门,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同一个命题~《父亲》,有散文、随笔、小说,也有素描、绘画、摄影等作品,犹如步入琳琅满目的同题征文大展一样思绪万万千千。
 
        一九九零年盛夏,因调研缫丝项目南下四川,没去九寨沟,没进武侯祠,也没逛乐山大佛。除了看工厂、访学校,咨询科研单位外,唯一留下的纪念就是在四川省科技展览馆南侧毛泽东大型石雕旁的石阶上拍了张照,表达了一位中原汉子对他老人家的崇拜之情。

        一九九三年因考查市场我再次去趟北京。当我们刚住进王府井一家宾馆时,四岁的小女儿却不顾路途的颠簸和劳累,用力拉我着的手:“爸,咱们去纪念堂吧!我想看看毛爷爷。幼儿园里的老师都没见过他呢?”
       自打孩子三岁上幼儿园后,老师经常给他们讲述毛泽东爷爷的故事。她也经常翻看家里影集,小手指着我在毛泽东主席雕塑巨像前的纪念照片,梦想长大后去北京了一定要去看看毛爷爷。无奈,我们三人便携同这位“小公主”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广场里不时地播放参观须知,本想为她来张倩影,这不,连名字都起好了~叫《小妞想看毛爷爷》。她穿着杭州一休童装厂生产的红套服,我怀中的她歪着扎有七彩羊角辫的小脑袋,小胖手朝水晶棺指着,小红嘴贴在我的耳朵上说:“爸,那红旗上的镰刀、锤子和你党费证上的一样。” 我仔细地点了几下头。心想,女儿真的懂事了,她善于观察事物的特长真叫我打心眼里为她高兴。按规矩纪念堂内不准照相,只好在门口为她来一张,免得她又撅起了小嘴巴。
       乘火车刚返回到家里,四岁的大眼女儿便认认真真地把这张照片装进了属于她的小天地的那本影集里。

       我女儿考入湖南大学后,新学期报到那天我们一家三口在岳麓山下千年学府的毛泽东巨幅雕像前拍摄了一张纪念照。翌日,我们一家人随团来到了韶山冲。在毛泽东故居里仔细聆听了导游的讲解,铜像广场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友人们,不分种族和肤色,不分语言和学识,大家恭恭敬敬地向这位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主席深深地三鞠躬。离别之前,懂事的女儿要求我把毛爷爷请回家,于是我们手捧着“毛泽东铜像”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韶山冲。
    从此以后,这尊“毛泽东铜像”住进了我的家,也住进了我们一家人的心里……


(作者简介:傅俊珂,笔名傅彧乐园、傅彧),河南省镇平县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三级调研员。本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1987年以来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散文、小说及新闻稿件740多篇,其中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近100篇。作品散见于《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华中信息报》《经济决策报》《河南日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及《躬耕文学》《中国散文大系》《国际诗歌网》等,部分文章获得全国征文比赛一等奖和优秀奖;摄影作品15幅获得全国摄影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