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古诗词意境 登高 杜甫 唐
佟掌柜
2024-09-03 06:09:58
 #顶端秋日创作季#  #创作挑战赛五期#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词鉴赏:

在浩瀚的文学星空中,杜甫的《登高》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深邃的情感、精湛的技艺和宏大的意境,照亮了历史的长河,让后人仰望、品味、思索。这首诗,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唐代社会风貌、文化精神的缩影,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千年的时光,依旧能够触动人心,引人深思。

一、背景与缘起

《登高》一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的秋天,此时的杜甫已是一位五十六岁的老人,漂泊无依,寄居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杜甫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不幸。他生于盛世,却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他心怀天下,却屡遭排挤,仕途不顺;他渴望安定,却只能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在这样的背景下,《登高》一诗的问世,无疑是杜甫内心情感的一次集中爆发,是他对人生、社会、自然深刻感悟的集中体现。

二、诗意解析

全诗共八句,五十六字,字字珠玑,句句深情,构成了一幅悲壮而壮丽的秋日登高图。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开篇即以“风急天高”四字,勾勒出一幅高远而萧瑟的秋日景象。风急,暗示着时局的动荡不安;天高,则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渺小。猿啸哀,既是自然之音,也是诗人内心的悲鸣,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对自身命运的深深忧虑。渚清沙白,描绘出一派清冷的江面景象,鸟飞回,则透露出一种归巢的渴望与无奈,暗喻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而不可得。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联进一步将秋日景象推向高潮。无边落木,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消逝,萧萧而下,则描绘出落叶纷飞的凄凉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不尽长江,则以其永恒的流淌,反衬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滚滚而来,不仅写出了长江的磅礴气势,也寓含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此联转入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万里悲秋,既指诗人身处异乡,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指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悲叹。常作客,道出了诗人长期漂泊、无家可归的辛酸与无奈。百年多病,则揭示了诗人晚年体弱多病、生活困顿的悲惨境遇。独登台,则强化了诗人孤独无助的形象,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以诗人个人的遭遇收束全诗。艰难苦恨,概括了诗人一生的坎坷与不幸;繁霜鬓,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忧愁过度而早生的白发。潦倒新停浊酒杯,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困顿与凄凉。浊酒杯,本是诗人借以消愁之物,但如今却因身体原因而不得不停止饮酒,这无疑是对诗人精神上的一次沉重打击。

三、艺术特色

《登高》一诗,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首先,全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诗人的情感与秋日景象紧密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次,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让人回味无穷。再次,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自然景象到个人情感,再到对人生、社会的深刻反思,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四、文化价值

《登高》一诗,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唐代社会风貌、文化精神的缩影。它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展现了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同时,《登高》一诗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五、结语

《登高》一诗,是杜甫晚年的心血之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它以其深邃的情感、精湛的技艺和宏大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反思和独特感悟。在品味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更能够从中汲取到前行的力量和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在攀登人生的高峰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和更加昂扬的斗志,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