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著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去世,享年99岁
顶端好书
2024-10-22 09:26:56

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翻译家,聂华苓女士于2024年10月21日在美国爱荷华的家中去世,享年99岁。她的次女王晓蓝发布消息,称母亲“走得很安详,没有太多痛苦。”

聂华苓1925年出生于湖北应山,童年时家境优渥,但11岁那年,父亲被杀,生活骤然改变,她与母亲从此在风雨中相依为命。高中毕业后,她进入抗战期间迁至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最初就读经济系,一年后转入外文系。她的青少年时代在长江、嘉陵江畔度过,江流和峡谷成为她不可磨灭的记忆。

1949年与家人到台湾。初到台北时,聂华苓曾为生计发愁,恰逢胡适负责发行的《自由中国》筹备出版,主编雷震正在寻找编辑人才。聂华苓早年在南京已用笔名发表过文章,经朋友李中直推荐,她后来成为了这本杂志的编辑委员和文艺栏主编。

当时的台湾地区文坛盛行“八股文”,创新的文字难以发表,《自由中国》的文艺版却独树一帜,刊登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陈之藩的《旅美小简》等作品。聂华苓在十余年间编辑了300多篇小说、剧本、散文、诗歌,追求真实与美感,拒绝口号式写作,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别具一格的风貌。

聂华苓拜会沈从文

她在《自由中国》工作到1960年杂志停刊,彼时正值中国台湾地区白色恐怖时期,主编雷震因为杂志上刊载的文章被捕。同年9月4日,军警闯进聂华苓家,抓走住在隔壁的编辑傅正。聂华苓在当天的日记里写,当时女儿蓝蓝正在弹钢琴,在隔壁的冲突声里,她让女儿继续弹下去。“蓝蓝又继续弹下去,越弹越没劲了”。聂华苓写道:“我望着她,心里想:但愿下一代没有这种恐惧了。”

尽管聂华苓未被捕,但接下来的两年,她始终处于监视之下。三年后,美国文化参赞举办了一场酒会,并预计6点结束。5点半时,心绪寥落的聂华苓还在犹豫是否前往,最终临近6点才勉强动身。正是在这场酒会上,她遇见了未来的丈夫,诗人保罗·安格尔。

聂华苓与保罗·安格尔(图片来源:微博)

1967年,聂华苓与保罗·安格尔在爱荷华共同创立了“国际写作计划”(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至今,写作计划已邀请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上千名作家前往爱荷华进行创作与交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尔罕·帕慕克、切斯瓦夫·米沃什、谢默斯·希尼,中国作家汪曾祺、柏杨、莫言、王安忆等,都曾参加过这一计划。

在“国际写作计划”刚开始时,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1968年,陈映真接到我们邀请,却被当局逮捕了,捷克发动人权运动的哈维尔,接到我们的邀请,苏联坦克车冲进布拉格,哈维尔流亡地下了。”聂华苓希望“让无法出来的作家出来”,她邀请许多曾受铁幕限制的作家来到爱荷华,开启他们的创作。这一计划也成为连接各地文学创作者的纽带,1979年,一些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的作家隔绝三十载,首次相见于爱荷华。

在自传《三生影像》里,聂华苓回忆称:这辈子恍如三生三世,大陆,台湾地区,爱荷华,几乎都是在水边度过的。 “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地区,枝叶在爱荷华。”熟悉她的作家李锐认为,后面还应该加上一句:“果实在全世界。”

她本人也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之母”、是20世纪华人文学界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来源: 综合潮新闻、界面新闻
编辑: 刘飞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