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说,汉朝是没有多少文学成绩的。较之先秦和唐宋,差距甚大。司马迁的《史记》是个例外,本是一部优秀的历史书,却写成了文学的高标准。
由于缺少文学成绩,大而空的赋,便成了汉朝能拿得出手的一种文学样品。
或许,经历了先秦时期的文学高峰,秦汉当时的集权和禁锢,让文学和思想一时断了档。百花齐放的局面,并没有在汉朝发生。
司马相如、扬雄、枚乘、东方朔等文学大师,以赋为美,却陷于虚无和缥缈。他们极尽语言之华丽,勉强写出了屈原的余韵,却没有宋玉之清澈。尽管璀璨,但终归只是这个文体的开端,创作上仍有许多不成熟之处。譬如假大空,华而不实,和一味的堆砌词藻,编造繁杂的意向,忽视了内容和哲思,导致了汉赋标志性的晦涩和铺张。
过了魏晋南北朝,直到唐宋开始,赋才有了质的变化。王勃、杜牧、欧阳修、苏东坡、韩愈、柳宗元等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改进,他们的赋,不仅华美,还更加充实清新,将文辞和内容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因此,读赋,千万不要认为只有汉赋。汉赋只是它的开端,还并未成熟。我们如果写赋或评赋,若仅以汉赋为标准。那么方向就错了,再去深度模仿,就更误入了歧途。就像武术,若是杂耍之动作优美为标准,那么就不是真的武术了。
赋也一样。要想真的了解赋,就需花大量时间,去通读中国历代的辞赋代表作,几百篇,甚至上千篇。读通之后,就会发现,汉赋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