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论坛(2025)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5-05-22 13:42:02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促进青年学者学术交流,5月10日,“中国式现代化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中国式现代化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研讨会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副处长高延坤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邢云文分别致辞。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华副教授主持开幕式。

高延坤、邢云文致辞及鲍金总结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高延坤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始终高度重视人文社科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和学科交叉特色,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本次论坛紧扣时代脉搏,彰显理论担当,期待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推动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邢云文认为,青年学者应立足中国实践,从自身经验出发,构建能够解释普遍性问题的自主知识体系,以提升中国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

主题发言第一阶段由魏华主持。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李江静提出,应从文明高度优化叙事内容、主线、核心问题和视角,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明明教授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动力与潜在阻力。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洋教授探讨了数智时代的文明更新问题。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唤元教授阐述了如何通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上海交通大学周露平副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的主动选择,需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主动性。《社会科学》期刊副主编周小玲与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顺教授分别进行了点评和与谈,对深化观点阐释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第一阶段青年学人主题发言及主持、点评专家合集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主题发言第二阶段,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伟副教授主持。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君教授表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朱雪微剖析了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实践,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逻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明琨从“两个结合”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如何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亮与钟晨宁老师分别从政党信息能力建设和“人的自我实现”切入,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思想理论战线》主编张明之教授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高虹分别进行了点评,对青年学者深化学理阐释、拓宽研究视角提出期待。

第二阶段青年学人主题发言及主持、点评专家合集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主题发言第三阶段,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副教授邓军主持。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贤宇教授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包炜杰提出应以时代性、标识性、原创性的概念为基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罗红杰通过意识形态批判,驳斥了“现代化=西方化”的伪命题。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艳平老师提出通过守正创新文化建设,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文化基础。《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严金强教授与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阮博教授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深化和拓展相关研究的建议。

第三阶段青年学人主题发言及主持、点评专家合集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鲍金教授总结表示,与会学者从多视角围绕论坛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期待通过学者们的持续探索,构建具有普遍参考意义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学术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阐释为核心,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话语影响力。

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同主办。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王晏清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