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含金量”托举人民“获得感”
“改革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团结一致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立足新起点,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真抓实干,扎实做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民生服务质量,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升改革“含金量”,在新征程上交出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服务新答卷。
汇聚改革动力,广开言路“问计于民”,提升“改革依靠人民”的含金量。党的力量源于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更离不开群众“智囊团”。向群众学习、凝聚群众智慧一直是我们党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时的制胜法宝。我们要带着问题下基层,真走访、做记录、细梳理,拜访群众中的“诸葛亮”,用心去问、去听、去感知群众的心声,在实践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听民意民声,把群众的“土办法”变成“金点子”。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及时总结群众探索形成的有益经验,找到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促进善治的思路办法。要将群策群力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的实践,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舞台的“主角”,真正“拧成一股绳、聚成一股力”,凝聚起改革攻坚的强大合力。
践行改革初心,做到侧耳倾听“问需于民”,提升“改革为了人民”的含金量 。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浪潮浩浩汤汤,紧紧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凝聚了一项项沉甸甸、金灿灿的改革成果。当今新时代下,民之所需,是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冷暖疾苦的最现实民情体现,如何让群众实现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工作等条件,如何更好实现这些民生所需,坚持问需于民,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摸清基层底数实情,完善惠民政策,实施利民项目,增强发展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群众的贴心人,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贴近群众的基础上跳起摸高;就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把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实现为民所谋和群众需求的“同频共振”。多化解一些“民之所忧、民之所困、民之所难”的问题,多办好一些“利长远、惠民生、得民心”的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定改革指向,下沉一线“问效于民”,提升“改革惠及人民”的含金量。“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人民群众是改革的最直接受益者,对改革成效最有发言权。因此,我们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老百姓满不满意,要坚持结果导向,将人民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试金石,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黄金准则”,不能关着门“自我评价”“自我欣赏”,坐在办公室听取汇报、审阅材料终不能得知全貌,要通过“零距离”与群众沟通,了解实践活动成效如何,紧扣群众关系密切的卫生健康、交通民生、教育事业、生态环境等领域问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问题入手,认真倾听民声反馈,切实掌握群众需求层次的多样性,根据具体需求在政策措施、方式方法上进行调整,及时为群众治“痛点”、解“难点”、疏“堵点”,把政绩写到人民的心坎里、群众的笑脸上,让改革的红利实实在在惠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民之所想,心之所向”。要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不断用“三问之笔”,答好民生新答卷,切实将民生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只有深入了解人民的需求,充分发扬民主,加强对民生政策和服务措施的监督和评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不断提高民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