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学专家潘绥铭,在作品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在中国的夫妻里,只有30%是真的相爱过,剩下的70%根本就没有爱情;只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过下去。”
这是一个扎心的数据,也是当下婚姻的扎心现状。
爱情,并不是婚姻的必需品,物质才是;
爱情对于婚姻来说,是锦上添花,但不是“非要不可”。
-01
当下的婚恋市场,婚姻就是“利益结合体”
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他们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婚姻就是“多一个劳动力”。
结婚,就能生孩子;在那个年代,生的孩子越多,就意味着家里能干活的人也就越多。
能种地,到后来能务工,家里人口多的,往往更吃香。
而在当下的婚恋环境中,结婚是什么?
结婚是门当户对,是相互筛选,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博弈。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热搜:
“因为几十万彩礼,跟相爱多年的女友分手了。”
男生老家在广西,他们当地的习俗是:彩礼差不多在30万左右。
他家庭条件很一般,父母省吃俭用一辈子也只能拿出来10万块钱。
而他毕业后工作3年,也只攒下来10万块;没有房子,没有车。
他跟女朋友从大学开始恋爱,谈了6年。
女方家里寸步不让,坚持要求30万彩礼+五金+见面礼等一系列。
谁也说服不了谁,受伤的只能是这对情侣。
最后没办法,两个人只能分开。

你了解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相亲角”吗?
年轻人相亲角,中老年人相亲角。
在年轻人的相亲角上,很少见到年轻人的身影,代替他们相亲的,都是他们的父母。
在这些相亲角里,大学专科、本科学历,基本上没有“入场资格”。
每个家长,都会把孩子的学历,工作,收入,家庭条件写下来,做成简历的样式。
互相交换“子女简历”,有意向者会进一步交流。
印象最深的是:
一个女生的家长,要求女儿将来结婚的对象必须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年薪不低于30万,北京户口,有车有房,父母有退休金。
门当户对,亘古不变。
结婚需要有爱情吗?在这些相亲角中,你看不到爱情存在。
你能看到的,只有两个家庭,两个家族之间的“利益交换与结合”。

-02
婚姻,有时也是一个人“孤独的盛宴”
选择婚姻,也选择了孤独。
当下的婚姻,其实对女性而言是不那么公平的。
看过一组数据:最辛苦的职业是什么?
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全职太太”。
而这些全职太太们,最难过的是:
“守寡式育儿,丧偶式婚姻,长期处于被忽略的情感忽视状态。”
她们独自带娃,丈夫对家庭的参与度很低;
除了每个月给妻子一点生活费,偶尔给孩子换尿不湿都学不会,其余时间丈夫基本上很少参与到家庭中。
这样的婚姻,是孤独的,是一场悲剧。
我们不可否认,有很多好男人;
但好男人的对立面,也存在不负责任的男人。

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有这样一句话: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在婚姻里,最大的孤独是什么?
同床共枕,却同床异梦;
同住屋檐下,却如同陌生人。
每天生活在一起,说的话却不超过10句。
没有爱情,没有波澜,生活如一潭死水。
这样的婚姻,换成谁不感到绝望呢?
夫妻的感情跌到冰点,在对方身上无法获取“情感价值”和“自我需求”。
会产生什么后果?
两个人各玩各的,互不干扰;他找她;她也找他。

-03
即使婚姻不幸,多数人也会选择“隐忍”
在当下,离婚的成本太高了。
离婚意味着要分家产,分孩子。
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打拼出来的家产,一旦离婚,就意味着要分出去一部分。
对于家庭贡献度更高,赚钱更多的一方来说,他是无法接受的。
面对孩子的抚养权,更爱孩子的一方,也难以取舍。
既想要离婚,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又不愿意离婚,担心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于是,他们就一直耗着,在看不到希望的婚姻里耗下去。
直到孩子成年,有了自己选择的权力,他们才决定离婚。

对于全职太太们而言,她们更不敢轻易离婚。
最近有个热搜:
一位90后妈妈,独自带着儿子流浪街头。
被路人询问之后,才知道原因:这个妈妈,被丈夫家暴。
她只能带着孩子去外面,希望能暂时找一份工作;可是她没有钱,怎么带孩子生活下去呢?
全职太太的悲哀就在于:
将自己的余生,都押在了不确定的丈夫身上。
倘若丈夫靠得住,有责任感,对家庭的参与度高,全职太太会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倘若得不到丈夫最基本的尊重和爱意,全职太太的崩溃,只在一念之间。

婚姻的内核是什么?喜剧或悲剧,都在一念之间。
跟谁在一起,过上什么样的婚姻,往往会直接决定你的余生走向。
今日话题:
你还爱自己的另一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