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袁德利丨稲穗飘香话丰年
天辽地宁十四城
2024-09-29 12:26:18
  稲穗飘香话丰年
  作者/袁德利

  金秋十月,阳光透过云层洒下金色的光辉,照耀着辽阔的盖州大地。这里是辽宁省滨海城市,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西海的水稻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绽放,宛如一幅流动的金色画卷,稻浪滚滚,稻穗飘香,散发出丰收的喜悦。
  走进田间,眼前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位位温婉的少女,羞涩而又热情地向我们诉说着丰年的故事。田间的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手中挥舞着镰刀,忙碌而又从容地收割着这片丰收的希望。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拉长,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
  “稻穗飘香,丰年已至。”这是盖州人民心中最质朴的信念。在这片沃土上,勤劳的双手与大自然的恩赐交织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每一根稻穗的背后,都蕴藏着农民们一年的心血与汗水。正是他们在风雨中耕耘,在烈日下劳作,才换来了这满载而归的丰收季节。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稻田不仅是粮食的源泉,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每一片稻田都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与梦想。它们不仅滋养着身体,更滋养着心灵。正如朱自清所言:“我爱这土地,因为她是我的母亲。”在这里,土地给予了人们生活的保障,也给予了人们无尽的情感寄托。
  在盖州,稻田是孩子们的乐园。放学后,孩子们在稻田间追逐嬉戏,稻穗的香气伴随着他们的欢声笑语,仿佛也在诉说着童年的纯真与美好。每当夕阳西下,稻田被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孩子们在田间奔跑的身影,成为了这个丰收季节最动人的风景。
  然而,丰收的背后也隐藏着挑战与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业面临着诸多压力。如何在保持丰收的同时,保护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不能只关注眼前的丰收,更要关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片土地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孕育出丰盈的希望。
  这里,昔日的沼泽地如今蜕变成了水稻的金色海洋,稻穗在丰盈的阳光下摇曳生姿,散发出阵阵清香。每当此时,西海乡的稻田仿佛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农田上,村民们早已迎着霞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手握镰刀,左手抓住稻秸,齐心协力地在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里收割。镰刀闪过,稻穗随着“咔嚓”的声音倾倒,笑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仿佛这丰收的季节唤醒了每一个村民心中最美好的梦。烈日下,农人们不惧酷暑,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浸透了衣衫,却丝毫没有人停下的意思,直到黄昏来临。他们把收割好的稻谷捆成一捆一捆,平整地装上车,暴绳封紧,确保这一车车沉甸甸的收获安全运送到稻谷场上晾晒。
  西海乡的变化,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大跃进。在1958年秋季,盖州还名为盖昙,那时的一片荒芜沼泽地,如今变成了水稻的沃土。地方政府在这里发挥了独特的海岸线优势,开展了土壤改良、引水上山的工程。无数辛勤的手在荒地上开垦,在盐碱地上运土填埋、在泥泞之地填沙,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命运,为之后的丰收埋下了种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海乡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小稻生产的重点基地。到1968年,全县开垦与改良的土地达万亩,六个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场相继建立。其中西海农场与归州兰旗农场以高品质水稻而著称,成为了全国闻名的水稻生产区域。
  岁月流转,稻田依然绿意盎然。西海乡的村民们代代相传,用智慧与汗水将这片土地耕耘得生机勃勃。每当金秋时节,走进西海乡,就能闻到稻穗飘香的芬芳,看到稻浪滚滚的壮观景象。这一切无不彰显着人们对于土地的热爱与执着,正如朱自清在《春》的字里行间所写,春天是生命的回归,而这一片丰收的稻田,就是人们辛勤耕耘的最好证明。
  稻穗飘香的季节,既是对辛劳的褒奖,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倘若你有幸站在这片稻田旁,望着一片金色的海洋,听着村民们的欢声笑语,那么你会明白,这不仅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岁月馈赠给人们的甜蜜果实。在这片土地上,每一颗稻米都蕴藏着无数故事,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感受稻穗的香气,体会劳动的快乐。每一位农民都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他们用双手耕耘出希望的田野。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让我们在餐桌上享受到丰盛的美味。
  金秋十月,稻浪翻滚,稻穗飘香。让我们在这丰收的季节里,感恩这片土地,感恩每一位辛勤的劳动者。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携手共进,让这片鱼米之乡,永远丰饶而美丽。
  稲穗飘香,话丰年。这不仅是对丰收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让我们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丰收,铭记每一位为之付出努力的人。愿这份丰收的喜悦,伴随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