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探索古籍之美:智慧清泉与文化遗产
古籍
2024-10-24 02:41:55

提到古籍,你或许会想到线装、竖版、繁体字,或是老先生在孤灯下翻阅的画面,又或是库房里的故纸堆,甚至是令人望而却步的“天书”。然而,古籍虽看似遥远,却又与我们很近。纸页间承载着时光,卷册上浸润着岁月,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记载着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古籍是保障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不曾间断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依据。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文化的最重要载体。造纸术创造了适宜的书写载体,印刷术提供了快捷的传播方式,书籍制造空前兴盛,各种典籍源源不绝。我国现存大量古籍,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印刷术普及前,手写是成书主要方式,如敦煌文献以写本为主。即便雕版印刷普及后,鸿篇巨制仍需抄写,如《永乐大典》。

宋元时期雕版印刷技艺成熟,成为书籍主要制造方式,进入古代图书印制黄金时代。明清是雕版印刷全盛期,内府刻书精品多,版式宽大、行格舒朗、字大如钱、书写工致、纸墨俱佳、装潢考究。明代后期出现彩色套印书籍,西蜀长期为印刷业重镇。

从纸张选择到装帧设计,从字体风尚到版面布局,古籍处处蕴含东方美学价值观。古籍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涵养智慧的清泉,记录民族各方面,汇聚先贤智慧。同时,古籍又很脆弱,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古籍从“小众”走向“大众”,需进行校勘、标注、今译等加工整理。目前古籍整理虽有成果,但仍存在观念“无用论”、质量“无关论”、成效“速成论”等问题,且古籍保护面临任务繁重、人才不足、资金缺乏、规范化法制化不够等难题。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古籍浩如烟海。保护古籍是第一步,还需普及古籍知识、演绎古籍内容,让古籍鲜活灵动起来。可通过深入浅出的出版形式、多元表达的新媒介传播、善用科技等方式,让古籍走近大众。相信通过社会、行业、政府各方共同努力,我们能架起与古代圣贤跨时空对话的桥梁,找到中华文明的精神源流。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