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件事,甚至一次灾难,最为不可少的措施是查找问题和灾难产生的原因,采取科学和必要的措施,预防问题再次出现,借以避免给社会经济和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更大的损失。普通一个健康的人患了感冒发烧的病症,就得根据症状以及这个人的年龄和体格特征给予药物或物理治疗,才能精准控制病情,使之恢复健康;用药需对症,用药过度反而会给病人带来其他的风险,所以说“矫枉”不能“过正”,还得要恰如其分,才能有最好的结果,并且避免节外生枝,带来其他的问题。
往往在遇到问题之后,很多地方经常会遇到矫枉过正的情况,政策的精准度不够,比如很多人挂在口头的抱怨:“一个孩子生病,所有孩子吃药”,就是一个典型的反映。在这个时候,就得认真的反思一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一个决策到底是出于解决实际存在困难的目的,还是怕出了风险保不住自己的位置,守不牢自己的“帽子”。看似简单的动机差异,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能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而另一个可能就会给基层和下级带来巨大的困惑,增加工作成本,给大家带来毫无价值可言的巨大压力。
比如为了自己的业绩,在传达和部署工作中层层加码,加之缺乏对市场和业务的全局观察与深刻洞察,没有找到科学的方法承接和分解上级部署的任务指标,结果导致“歪嘴和尚念经”,让上级的目标走了形变了样,让下级的工作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甚而导致基层彻底躺平或者搞形式主义来应付,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弄虚作假“买指标”等不良风气。
与“矫枉过正”相类似的还有“过犹不及”的说法,都是在讲掌握实际情况和把握工作尺度的问题。了解实际情况,科学把握尺度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一以贯之落实的原则和基础。想要避免矫枉过正和过犹不及的状况,就得放弃工作中的“本位主义”思考,站在工作安排的大局考虑问题,放弃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或者至少要把全局的利益放在头里,“大河有水小河满”,一定要分清楚大小头,才能有正确的方向选择。
最为可怕的情况是“各负其责”却都不担责。比如预警部门不论风险大小,有多大的发生比例,反正我预警发了,有问题就是其他人的责任;服务部门接到预警,就闭门谢客,不管群众有没有需求,也不管预警背后到底有多大成本和二次风险;有些部门接到预警,就要求必须全员动员、全时执勤,所有工作为防范那个“可能的”风险让路,搞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给全局性工作和整体工作进度都带来负面影响。
在需要预警的工作中,至关重要的还是要坚持实事求是,预警系统要和物防技防联系起来,预警工作要跟执行预案结合起来,预警渠道要和群众反应结合起来,而不是简单的“发布”或形式上尽职了事。依托民联网数字孪生平台,可以与人民群众全面实时联系,让治理与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是做实基层工作的最好抓手。
更多通过打造数字孪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经验与观点,在顶端新闻搜索“王洪涛数字化视点”,共同打造民联网的城乡一体化数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