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礼赞新中国 出彩大中原·洛阳篇丨“两山理论”的栾川实践
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4-09-18 09:14:1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学桦 通讯员 李秀一 侯豫炯

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中,“两山理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

在这一理念的照耀下,栾川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风貌,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案例。

栾川地处洛阳市西南部豫西伏牛山腹地,拥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中国旅游强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是中原地区的一颗绿色明珠。近年来,栾川县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将“两山理论”深植于发展土壤之中,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保护了当地的绿水青山,更将其转化为“金山银山”。

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上,更体现在群众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上。栾川的实践证明,“两山理论”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强大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栾川,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承载着生态文明的厚重底蕴,也见证了栾川从资源依赖型经济向绿色生态型经济转型的坚实步伐。

“中国钼都” 绿色转型引领产业升级

栾川矿产资源丰富,钼金属含量居世界第一位,被誉为“中国钼都”,以钨钼产业为代表的工矿经济在栾川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比重。

然而,长期以来,栾川的经济高度依赖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得当地经济在矿产资源价格波动时极易受到冲击。工矿业的无序开发和粗放生产也对栾川的水质、山体造成了严重破坏,引发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面对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栾川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栾川积极寻求转型之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指导思想,探索绿色生态型经济的发展模式,把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放在首位,这不仅是对“两山理论”的生动诠释,更是对栾川人民福祉和子孙后代负责的庄严承诺。

▲ 绿色矿山。

为确保“两山理论”在栾川落地生根,县委、县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一方面,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工作,坚持“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确保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另一方面,严格规范矿业权管理,通过资源整合和矿企整合,减少采矿权数量,提高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栾川县以洛钼集团上房沟绿色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为典型代表,展示了其在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的努力。该工程被自然资源部确定为国家级绿色矿山,采用边开采边恢复的方式,对矿区周边进行绿化和生态修复。通过覆土、定期浇灌、地膜覆盖保湿等措施,在废石堆上种植各类树木21万余株,使昔日的废弃矿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生态公园。同时,还配套建设观景步道、星空露营基地等设施,成为独具特色的休闲打卡地,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栾川县重点开展了村庄绿化、廊道绿化等一大批生态建设工程,先后实施了一批矿山开采场、排渣场、尾矿库植被恢复工程,完成矿山生态治理面积76.77万平方米,91座尾矿库生态植被恢复面积达355.5万平方米,有效恢复了山体生态环境。

▲ 依山傍水好风光。王东惠 摄

与此同时,在生态倒逼下,栾川依照“产业生态化”的原则,通过“三步走”推动矿业经济转型。

第一步是资源整合。实施矿业秩序整顿,通过兼并、关停等方式,推进资源整合,逐渐形成了以洛钼、龙宇等为龙头的产业格局。第二步是革新工艺。资源整合后,栾川鼓励冶炼企业采用无碳焙烧技术、非稳态制硫酸工艺、废水深度治理与回用技术等,破解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问题。第三步是循环发展。开展技术创新,着力提高资源回收率,并通过技术手段回收钼尾矿中的钨、铜、铁、硫、氟等金属和非金属,使尾矿资源利用达到了最大化,并不断拉伸钨钼深加工链条。

如今,栾川持续推动工业从依赖矿产资源的粗放型发展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坚持控量提质,在采矿、选矿规模上是做减法,但在延链、补链、强链、精深加工等方面做加法,与郑大、河大、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合作,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钨钼检测中心,推动钨钼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布局现代商贸产业园、有色金属仓储中心,围绕采矿、选矿、贸易、加工各个环节,打造钨钼产业链生态圈,形成辐射全国的钨钼氟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关键环。

全域旅游 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环保倒逼下的工矿业转型又推动了栾川另一个支柱产业——旅游业的转型发展。

正是在矿产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栾川一批从事工矿业开采加工的企业家投身到旅游产业发展中,并成为栾川旅游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栾川旅游上投资超亿元的13位企业家中,有11位曾是矿企负责人。出矿区、进景区,这背后也折射出栾川在县域经济转型抉择中,坚定不移做强新文旅的大逻辑。

数据显示,近年来,该县已打造4A级以上景区10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13个,不同档次的民宿2300余家。老君山、重渡沟等景区吸引大量游客,成为栾川旅游的“金字招牌”。

老君山景区的前身是一个运营举步维艰的国有林场。2007年,民营企业家杨植森积极响应栾川县“工业反哺旅游”的号召,大手笔投入资金对老君山国有林场进行改制,景区开发逐步成熟、声名鹊起。在栾川县对旅游业大力扶持发展的大背景下,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带动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

▲ 老君山仙境美如画。

从推出“一元午餐”的暖心服务到“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上吃泡面”的营销策划,从金顶汉服旅拍到品一杯“天宫”咖啡……老君山景区实现了旅游收入的爆发式增长,2023年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相较于2020年实现连续翻番。从观光型景区到沉浸式文旅,老君山的出圈堪称“现象级”。

栾川县坚持用“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新文旅理念做好产品、服务、营销三篇文章,曾经接待游客不足百万人次,旅游收入不足5000万元的栾川,目前以老君山、鸡冠洞、重渡沟、伏牛山滑雪基地为代表,形成了栾川旅游的基本格局。2023年来栾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5亿元。

新文旅,改变了一个景区,也正深度融入整个山城。栾川按照“全域+旅游、百业+文旅”的发展路径,下大力气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近两年,实施“百村千宿”行动,大力发展高端民宿和民宿集群,与一线民宿品牌合作,形成了老君山、重渡沟、龙峪湾、县城四大民宿集群,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

▲ 游客在陶湾镇西沟村乐享山水。刘冰 摄

对于栾川来说,旅游业已成为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民宿也正成为旅游目的地产品,民宿经济也成为旅游综合经济。

当下,整个县城都在作为旅游目的地来打造。放眼全域,鸾·咖啡、汉服旅拍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凤凰天街、伊水路“一街三巷”等特色商业街区全面升级,一切都在变得更年轻、更时尚。从景区提升到城市提质,从形态蝶变到业态迭代,从观光体验到夜间消费,新文旅理念正在让山城栾川变得更年轻、更时尚、更具吸引力,让游客切实感受“休闲到栾川 享受慢生活”。

全域旅游,也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农业领域,栾川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重点围绕食用菌、中药材、蕙兰、乡村旅游四大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模范县,建设共富乡村。同时借助栾川旅游优势,对全县农产品进行有效整合,打造了“栾川印象”农产品区域品牌,成功将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实现促农增收。

▲ 重渡沟民宿集群。

随着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居民投身到这些新兴产业中。当地居民或成为民宿经营者、导游、农产品销售员等职业,或在相关产业链上找到了新的工作机会。已经辐射带动5万余人就业,从事旅游及相关产业的总人数已达17万人。就业结构的多元化不仅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增强了他们的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实现了从“吃山靠开矿”到“吃山靠旅游”的华丽转身。

生态文明 绿水青山绘就生态画卷

栾川的绿色蝶变,不仅是对“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更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栾川县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林地面积318.2万亩,森林覆盖率83.51%,绿化率85.05%,均居河南省第一位,有“中原肺叶”之称。

近年来,栾川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强化能源结构调整,加大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力度,科学划定水生态保护红线,有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项项改革举措,汇聚起持续攻坚的强大合力,推动栾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随着矿业结构的调整和环保措施的加强,栾川县的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30天以上,环境空气质量连续5年保持二级达标,地表水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全省领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居全市各县第一。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蓝天白云、清新空气已成为栾川的常态景观,栾川人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得到了真正改善。

▲ 水清岸绿生态美。 张怡熙 摄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栾川县也取得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在栾川“亮相”,既是栾川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直接体现,也折射出栾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如今,在栾川的崇山峻岭间,各种珍稀动植物繁衍生息,共同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

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要有主动性,也要有目标感。今年6月,时隔5年,栾川县再次召开生态环保大会,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阶段。这次会议上出台的相关文件提出了近、中、远期目标,构建“党委主导推动、政府部门积极履职、企业主动作为、公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栾川县绿色发展的道路。

作为这一理论的积极践行者,栾川县在探索中形成了诸多创新经验和做法,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编辑: 肖遥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