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从不允许你失败的父母?| 有一种长大的过程叫“过度教养”
毛老师聊育儿
2024-09-18 17:31:11

#创作挑战赛五期#Overparenting这个词来源于将军麦克阿瑟的故事,据说在麦克阿瑟进西点军校时,他的妈妈也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公寓,每天用望远镜监视儿子有没有好好学习。


但“过度教养”的愈演愈烈还是在现代社会,近年来,这一现象在心理学领域也得到了关注。今天来聊聊什么是“过度教养”,以及它所带来的危害。




image


什么是“过度教养”?


1965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提出了衡量家庭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的两个指标:

1. “回应”(parental responsiveness),即父母对孩子需求的回应程度。

2. “要求”(parental demandingness),即父母对孩子自身成熟、独立、承担责任的要求。


此前的研究大多认为,理想的教养模式是父母在“回应”和“要求”两个方面的程度都比较高,即父母一方面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孩子的需求进行回应,而不是漠视、放纵;另一方面,又要求孩子拥有责任心与独立的人格。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普遍具有较高的自我评价,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较高的安全感。


但“过度教养”行为则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即表现出非正常的“回应”和“要求”,这被田纳西大学查塔努加分校社会学教授LeMoyne形容为“教养方式没有错,但程度错了”


2012年,澳大利亚学者Judith Locke等人对“过度教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他们对128名学校咨询师、心理学家和精神卫生工作者进行了访谈和案例收集,其中,27%的受访者说过度教养在他们的工作经历中“非常多”,66%的受访者说工作经历中有“一些”这样的案例,只有8%的人说没有遇到过类似案例。


基于鲍姆林德的两个维度,Judith Locke对过度教养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


首先,在“回应”维度上,过度教养的父母往往都表现出过高的回应程度。


高回应的父母,会把孩子当成生活的中心,认为孩子的需求至高无上,将与孩子相关的活动放在家庭活动的第一优先级;另一种高回应的父母则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永远正确、优秀,从而不能接受学校老师或他人报告的缺点和错误。


另一方面,他们会将自己过度卷入孩子的生活,在各个方面控制孩子的行为,尤其表现为侵入孩子的隐私,比如溜进孩子的房间偷看日记,检查孩子的短信和电话,并趁孩子不注意时突然出现,看孩子在做什么等等。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会报告说好像被“监视”。这种父母被称为“直升机父母”:他们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image


而在“要求”的维度上,有三种不同的过度教养方式,它们也常常与高回应程度同时出现


1. 高要求的父母:


一些过度教养的父母对子女有着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往往是在学业成绩和在公开场合的表现方面,要求他们过早地担负起不应承担的责任


他们是俗称的“虎妈、狼爸”,为了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会为孩子制定一系列在成绩和表现上的规范,以及在最大程度上限制“不必要的”活动。比如,要求考试成绩不能跌出年级前五名,不许和成绩差的同学说话,每天必须在规定时间到家,禁止进行看电影、和同伴玩耍等一切娱乐活动,每个周末的时间都要上补习班,等等。他们还会不断提醒孩子做每件事情的时间点。


这样的父母要求孩子在本该拥有更多娱乐的年纪就取得非常高的成就,并会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施以奖励和惩罚。但他们的奖惩都是有条件的,而不是基于孩子真正的成长。比如,奖励往往是物质上的,而且与分数严格挂钩;不允许孩子在任何事情上失败或出错,一旦失败就会进行极严厉的责罚,比如施以暴力。


2. 低要求的父母:


当“回应”和“要求”的程度都比较低的时候,家长会被认为是对孩子过度放纵。然而,当父母的要求过低(即不让孩子独立和承担责任),回应程度却过高时,就会陷入过度教养。


他们被称为“割草机父母”:为了孩子的成功,会随时赶在孩子前面,像割草机清除杂草一样,帮助他们扫清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他们随时待命,不管是孩子饿了想吃饭,还是有东西落在家里,都会马上送去。为了让学校重视自己的孩子,他们还可能会对学校进行捐赠,给老师送贵重的礼物等。


这样的父母不惜一切努力想让孩子取得成功,但又不教会他们独立面对困难,不希望他们承担失败的责任。他们会在很多方面阻碍孩子作为一个个体的成熟,无论孩子长到多大,他们都以抚养低龄儿童的方式教养他们。比如,坚持每天送孩子上学,而不让他们自己搭乘交通工具;禁止孩子和朋友一起出门远足、野营;当读高中的孩子要去参加郊游时,怕孩子会挑食,还要给孩子打包带上食物和饮料;不让已经18岁的孩子接触任何与性相关的知识,等等。



previewImag




与对孩子的要求过低对应的,是对他人的要求过高。低要求的父母有一个典型特征,即他们对学校有着过高的期待,认为学校理应重视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取得成功。特别是,当由于孩子自身的行为和原因造成了失败(如考试失误、竞赛落选等),他们不会责怪孩子,反而会认为是学校老师不重视、竞赛机制不公平等因素造成的他们把失败的责任推到一切可能的他人身上,除了他们自己的孩子。


在一些案例中,父母由于对孩子的要求过低而回应过高,会导致他们无中生有地怀疑孩子患上了精神疾病,或在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可能会反复打电话给学校,说孩子有很多困难,在学校里人际关系不好,精神低落等,希望老师进行特殊照顾,以保证他们好好学习;但学校经过了解,却发现在孩子身上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3. 高/低要求混合型的父母:


有的父母是高/低要求混合型的,他们的心态和行为是矛盾的:在学业成绩、个人成就上对孩子有很高的要求;但他们又不鼓励孩子运用自己的能力达到这样的成就。


为了能够达到为孩子制定的目标,他们会帮孩子做出学校、专业、工作等一切选择和决定,在孩子的社交上也要事无巨细地帮忙,比如,有的父母听说孩子和同班同学闹了别扭,就会去学校找到那位同学,或者找到同学的父母沟通,以此来试图帮孩子解决问题。


特别是,如果孩子在一些具体的事情上没有达到要求,或遭遇了失败,他们不但不培养孩子自己面对困难的能力,反而会替孩子找各种理由(比如学校和客观环境等),帮助甚至教唆孩子使用非正常的路径来应对,比如当升学失败时,帮助托关系或用金钱来解决。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