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荐书|王安忆《儿女风云录》:上海滩另类老爷叔的交响变奏
中国作家网
2024-10-22 13:55:32

中国作家网|与你共读

“他向来不是有心智的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寂寞,其实是金粉世界的局外人……他这一辈子,都是在浮泛中度过。浮泛的幸和不幸,浮泛的情和无情,浮泛的爱欲和禁欲。”

——《儿女风云录》

作品简介

《儿女风云录》

王安忆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年10月

1996年,王安忆出版了以一位女人、“上海小姐”王琦瑶为主角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并获得茅盾文学奖;将近30年后,她又全新推出以一位男人、上海“老爷叔”瑟为主角的长篇《儿女风云录》,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全国陆续上市。

“30年前上海小姐王琦瑶长含恨,30年后老爷叔小瑟舞风云。” 从《长恨歌》到《儿女风云录》,王安忆直面上海的城市皱纹;从“上海小姐”王琦瑶的一生到海派“老爷叔”瑟的一生,王安忆在跨越近30年之后,再次为上海作传,通过书写上海男女的一生,呈现上海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千禧年之后沧海桑田的变迁,挖掘上海这座城市半个多世纪的性格、气质,皱纹和表情。

作者简介

王安忆,生于1954年,1969年初中毕业,1970年赴安徽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在《儿童时代》任编辑。1980年入中国作协第五期文学讲习所学习,同年年底学习结束回原单位。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2004年调入复旦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儿女风云录》节选

王安忆 著

上海地方,向来有一类人,叫作“老法师”,他是其中一个。

仔细考究,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舞厅开出日场来了。窗户用布幔遮严,挡住天光,电灯照明,于是有了夜色,还有违禁的气息——舞会的内心。日场结束至多两个钟点,夜场开幕。白天的人气还没散尽呢,油汗,烟臭,茶碱,瓜子壳上的唾液,饮料的香精,胭脂粉,也是香精。窗幔依然闭着,但因为外面的暗,里头的灯亮穿透出去,一朵一朵,绽开绽开,然后定住不动了。

这类日夜兼营的舞厅,多是设于人民公园的旧茶室,关停工厂的废弃车间,空地上临时搭建的棚屋,菜市楼顶的加层。从地方看,就知道它普罗大众的性质。日场的客源以本地居民为主,退休或者下岗,因为有闲;晚场就成了外地人的天下,大致由两部分构成:民工和保姆。价格也是亲民的,五元一人,男宾买一送一,可携一名女客,还有更慷慨的,女客一律免票,没有女伴的也不至落单,初次见面,总要买些饮料和零嘴。无论怎样的舞厅,都是交际场,场面上人不能显得悭吝。所以,最后统算,不赔反盈,渐渐地,一生二, 二生三,蔓延开来,成为常规。很快,女多男少,性别比例又失衡。那些女宾们,伙着同乡人小姊妹,自带吃食,孵着空调,看西洋景,占去大半茶桌。没有生意做事小,主要是形象,舞厅,即便普罗大众的舞厅,也要有一点华丽的格调吧,现在好了,一派俗俚。然后,就出现了一种人物,师傅。师傅是跳舞的高手,他们以一带十,只需交付一点费用,一杯饮料的钱吧,饮料是舞厅的标配,同时,也是可见的利润,一杯饮料,可与师傅跳一曲。再淳朴的人,舞厅里坐上一阵子,也会跃跃欲试。音乐所以被古人视作教化,专辟一部“乐经”,此时显现出实效。师傅的带领下,村姑们一个个起身离座,迈开了脚步。

老法师就从师傅中脱颖而出。

顶上的转灯,扫过黑压压的桌椅,零星坐了人,也是灰托托的。不意间,闪出一张森白的脸,线条深刻,面具似的凸起,就有瞬息的延宕,即湮灭在影地里,等待下一轮的光。人们知道, 老法师来了。

通常是下午四五点钟,午眠的人醒来,再度过假寐的时辰, 拖拽着白日梦的尾翼,恹恹的。勿管舞场论不论晨昏,生物钟这样东西,已经潜移默化成定势,所以,还是生发影响力。原始的时间里,午后的一段就最暧昧,它既是凌晨,白昼开始,又像是子夜,走进黑天。更别说舞场里的人工制造,企图模拟永恒,结果是混淆,生物钟弄不好反而添乱。其实是透支,向夜晚借白昼,白昼借夜晚,借了不还或者多还。舞场里总是亢奋和颓靡两种情绪并存,此消彼长,就是证明!可是,老法师来了,情形就不一样。他自带时间,一个独立的时辰,谁也不借,谁也不还, 氤氲中开辟出小天地,小小的生机和小小的循环。

给师傅的是饮料,老法师的是酒,威士忌,白兰地,金酒。就算是这样的舞厅,远远望去,像瓦砾堆,墙上红油漆写着“拆!拆!拆!”,屋顶和墙缝,流浪猫在野合,一包包垃圾从天而降,可也有威士忌白兰地金酒。在吧台里的架上,勿管真的假的,瓶子上贴着标签,曲里拐弯的拉丁字,写着古老的年份,从未听说的酒庄,至少一瓶有货,那就是老法师的特供。有时一人独资,有时几人合资,买下来,理所当然,享有贵宾级别,优先做老法师的舞伴,也可以叫作学生。

和老法师跳舞,生手变熟手,熟手呢,变高手。脚底生风,眼看着随风而去,打几个旋回到原地,脸对脸,退而进,进而退。场上的人收起舞步,那算什么舞步啊,让开去!场下的人,则离座起身,拥上前,里三层外三层。场子中间的一对,如入无人之境,疾骤切换的明暗里,人脱开形骸,余下一列光谱。瞬间一刹那,回到形骸里,再一转瞬,又没了,有点诡异呢?然而,倘若掀起一角窗幔,透进亮,一切回复原形,他是他,她是她,众人是众人。无奈遮蔽得严实,那鬼魅剧越演越烈,进到异度空间,仿佛回不来了。正神魂游离,舞曲终止,老法师将舞伴送到原位,石化的旁观者动起来。

音响送出慢步舞,人们纷纷上场,舒缓地摇曳。这样,老法师垂着手,半合着眼,对面人也是,身体没有一点触及,可是心心相印。他几乎不动,可是全场和着他的韵律。转灯放缓节奏,不那么晃眼,这样,我们就能看他仔细。他呀,至少一百八十五公分,又穿一身黑,目视更要高上三公分,抽出条子,细长细长,顶着一张脸,悬在半空。不仅因为白,还因为立体,就有占位感,拓开灯光的浮尘,兀自活动,打个斤斗,倒置着,再打个斤斗,回到原位,也是骇人。倘若离得近,好比与他舞伴的间距,看得见细部,眼窝、鼻凹、下颌中间的小坑,染了一种幽暗的青紫,刻画出轮廓。舞伴心怦怦地跳,不是骇怕,是震惊,似乎将要被攫住,携往不知什么地方,却又闪过去,放了她。不知侥幸或者遗憾,也让人震惊。灯光亮起来,眼前金箭乱射,箭头上带着一点魂,梦的余韵。就像中了魅,到舞场不就是找这个来的?唯有老法师才给得了这个!

舞厅外面,甚嚣尘上。拨开厚布帘子,后面是门,双重的隔离,才有那个谲诡的世界。走下一架铁梯,原本是高炉的上料斜桥,拆了卖了,辗转到这里。透过踏板的空当,看得见地面,夜市将要开张,排档的摊主亮了灯,支起煤气罐瓶,砧板剁得山响,桌椅板凳摆开一片。后面的水泥房子里是菜场,鱼盆里咕咕地打氧气;生蔬底下细细喷着水雾,蔫巴的绿叶菜又硬挺起来;豆制品的木格子大半空了,散发出醋酵味;熟食铺的玻璃窗里,颜色最鲜艳也是最可疑:蜡黄、酱红、碧绿、雪紫。好了,沿街的饭馆上客了,大铁镬的滚水里,翻腾着整只的蹄髈、猪脚、腔骨、肋排;小罐汤在灶眼上起泡;一人高的笼屉里,一层五花肉,一层花椒面,一层炒米粉;酒瓮剪蜡开封……这里有一种绿林气,来的都是好汉!

谁想得到,烟熏火燎里,那一具集装箱似的铁皮盒子,盛着的声色犬马。白日将尽,霓虹灯还没亮起来,灯管拗成的汉字:维也纳美泉宫、罗马天使堡、凡尔赛镜厅,陷在暮色里,蓄势待发,等候闪亮时刻。铁匣子的焊缝,不小心透出一点动静,转眼让汽车喇叭声搅得更散。远近工地的打夯机,水泥搅拌,吊塔三百六十度掉头,也来凑热闹,这城市开膛破肚,废墟建高楼。芯子里的小朝廷,终究敌不过外面的大世界。舞曲和舞曲,乐句和乐句,休止符、附点、延长音的渐弱、跳音和跳音之间,抢进来炝锅的油爆;车轱辘碾过路面的坑;铜舀子打在缸沿;婴儿的啼哭,女人的碎嘴子——细碎却绵密,见缝就钻。可是跳舞的人,是做梦人,叫不醒的。看他们迷瞪瞪的眼睛,微醺的样子,甜蜜蜜的饮料,肌肤的若即若离,分泌着荷尔蒙,哪里经得起老法师的手,轻轻一推,你就滴溜溜转个不停。

时间速速过去,《地久天长》的终场曲里,全体下海,碰来撞去,你踩我脚,我踩你脚。跳舞让人们的心情大好,就起不来冲突,是和睦的大家庭。全家福独缺一人,老法师。

老法师遁走了。街巷的阡陌里,前院墙上爬着夹竹桃的影,后窗向外吐炊烟,主干道华灯初上,漫进一些光晕,绰约透出人和物的轮廓,看不清细部。要有明眼人打个照面,凑了哪里来的亮,就会咯噔一下:外国人!跳舞厅那种场合,本身是个传奇,这身形和脸相就像长在里面,称得协调。日常的生活却是平庸的,凡涉及一点点异端,便跳脱出来。市井中人叫作“外国人”,除此还能叫什么?既是直观的印象,同时呢,还真揭示了实质, 那就是非我族类。

相关阅读:

荐书 | 符力《故乡千万里》:在时间的风飞花中追寻

荐书 | 周岭:品读舌尖上的红楼

荐书 | 胡安焉《生活在低处》:为普通的事物感到惊讶

荐书 | 范墩子《小说便条》:吊月秋虫,或曰沉思

荐书 | 《书,儿童与成人》:两万年前穿越时空的奇妙旅行

荐书 | 阎晶明:深刻的理解 深切的同情——鲁迅与陈独秀

荐书 | 马金莲:我是如何塑造当下乡土人物形象的

荐书 | 鬼子:有些话,你不花钱买,你还真的听不到

荐书 | 东君:美人姓董,先生姓杨

荐书|王跃文:大人们的坏脾气

荐书|张楚:县城的姿态

荐书|余秀华:一切的苦厄都成了配菜

荐书 | 汗漫:纸上还乡,何以可能?

荐书|何向阳《如初:何向阳四十年诗选》:那个骑在马上的你,已与纸上的你重逢

荐书 | 越轨笔致的魅力:文学为何让人着迷?——《醒来已是正午》《茉莉为远客》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荐书|于葵《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谨以此书致敬一位伟大的女子

荐书|R.S.托马斯《一只乌鸫在歌唱》:我长久注视着这片土地

荐书|黑柳彻子《续窗边的小豆豆》:用一生去绽放自己的花!

荐书|苏沧桑:立夏·蚕花记

荐书 | 行超《爱与尊严的时刻》:写作与凝视

荐书 | 绿茶《读书与藏书 : 27位文化名家的私人阅读史》:我对书房充满好奇

荐书 | 春游哥哥《黑暗里的星星》:成长的路纵然坎坷,我也可以闪闪发光

荐书 | 蒋在《飞往温哥华》:驾驶我的车

荐书 | 关仁山《白洋淀上》:来自历史的精神磁场

荐书 | 梁鸿鹰《对天真的结局 严阵以待》:愿常被诗性眷顾,在风里回想人间冷暖

荐书 | 雪归《风雨磐石》:越卑微,就越要努力

荐书 | 叶舟《凉州十八拍》:寻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少年时代,寻找最古老的正直

荐书 | 张莉《霞光映照之地:2022年当代散文20家》:散文里的“有我”与“忘我”

荐书 | 李骏虎《文明叶脉》:虽开枝散叶,终究是中华一脉

荐书 | 林莉《跟着河流回家》:河流向前,记录雕刻下的时光

荐书 | 王朝军《意外想象》:追求新的属于我们的一次解放

荐书 | 魏微《烟霞里》:从读年谱,到我这代人的“编年史”

荐书 | 杨志军《雪山大地》:书写青藏高原牧民的变迁史

荐书 | 李凤群《月下》:见过的,未见的,未来可见的

荐书 | 曹成《清水赋》:潍河流域人民的传奇

荐书 | 北乔《尖叫的河》:共时空的旅程

荐书 | 蒋峰《江湖之远》:最初,是小说找到了我

荐书 | 吴子林《新世纪文艺理论前沿问题研究(2011—2021)》:“问题”是“思想”创造的起点

荐书 | 武歆《印象•阅读》:在深读和细读中去感言去评论

荐书 | 徐坤《神圣婚姻》:书写新时代纷繁巨变的生活

荐书 | 张丽军《乡土中国文化重建与新农民想象》:新时代中华新文化的传承与创造

荐书 | 胡弦《水调歌头》:需要另起一行的东西还有那么多

荐书 | 梁豪《鸭子飞了》:煮不熟的鸭子飞了

荐书 | 丁小炜《往来山海》:用本真的语言呈现生活

荐书 | 阿乙《未婚妻》:把意识流作为新路

荐书 | 文清丽《从军记》:致敬生命中的一切美好

荐书 | 黄德海《文字的无限游戏——2022中国随笔精选》:开放的写作尝试

荐书 | 王彦艳《尘世疆界——2022中国小小说精选》:小小说走到2022 年

荐书 | 陈涛《依云而上的人——2022中国短篇小说精选》:短篇小说的魅力

荐书 | 李建永《中国人的浪漫——2022中国杂文精选》:雷霆走精锐

荐书 | 李林荣《在生活中想象——2022中国散文精选》:好看的散文和耐读的散文

荐书 | 阎晶明《“太阳鸟”文学年选2022》:让文学闪烁出更加多彩的光泽

荐书 | 张葆海《大绸商》:时代呼唤诚信创业精神

荐书 | 张培忠《永远在路上》:在底层与非虚构

荐书 | 安琪《你无法模仿我的生活》:诗歌彻底渗入她的血液骨髓

荐书 | 李少君《燕南园的星空——北京大学女诗人诗选》:北大与诗歌维新

荐书 | 孟繁华《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艺术》

荐书 |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父父子子》:百年中国波澜阔,父父子子人世间

荐书 | 常芳《河图》:灯台与鹅笼

荐书 | 周俊儒《野缘》:与土地结缘

荐书 | 水运宪《戴花》:《戴花》的前世今生

荐书 | 石一枫《入魂枪》:一发入魂

荐书 | 旧海棠《秦媛媛的夏然然》:成人的童话

荐书 | 乔叶《宝水》:跑村和泡村

荐书 | 笛安《亲爱的蜂蜜》:汉语是我的故乡,写作时,我就回家了

荐书 | 马伯庸《大医·破晓篇》:是创作过程,也是学习过程

荐书 | 王安忆《五湖四海》:巨变的时代,不变的日常

荐书 | 林白《北流》:就这样置身其中

荐书 | 葛亮《燕食记》:食啲乜?

来源:“九久读书人”微信公众号

排版:单小菁

编辑:刘   雅

二审:张俊平

三审:王   杨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