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芳 通讯员 董皓 方堃
初秋时节,暑热未消,襄城县丁营乡韩庄村汁多味甜的秋月梨已挂满枝头,迎来丰收季。走进韩庄村的犇犇家庭农场,连片的梨树枝繁叶茂,沉甸甸的秋月梨挂满枝头,个个饱满,村民们忙着采摘、分拣,尽享丰收的喜悦。
“个头儿可不小啊!听别人介绍襄城这儿有秋月梨,又大又甜,今儿来看看,挺好。”在犇犇家庭农场里,一位来自广东广州的客商一边仔细查看果实的品相,一边和记者说道。
究竟是什么样的秋月梨,竟吸引了来自广州的客商?面对记者的好奇,襄城县犇犇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刘小军给出了答案:“我家种的秋月梨从不打农药,皮薄核小,汁多而且很甜,前两天刚测的含糖量15.7%。”
刘小军今年47岁,早年的她和无数外出年轻人一样,也曾走南闯北,奔波在打工路上。
2014年,在外打工十余年的她,偶然间接受了一次“美丽乡村”建设的农业知识宣传培训后,便萌生了经营农业的念头。恰逢家中打电话告知老母亲患病无人照料,2015年刘小军决定返乡。
回到韩庄村后,刘小军发现村里的年轻人悉数外出打工,她突发奇想,能不能尝试流转土地,发展家庭农场?
说干就干,2015年3月,刘小军流转承包土地150亩,创办了襄城县犇犇家庭农场。为了找到更适合本地土质种植的品种,经过几年的品种比较和优胜劣汰,最终刘小军选择种植秋月梨。
秋月梨是外来引进的杂交梨种。与传统的梨外观不同,秋月梨长得更像苹果,相比其他的梨个头儿更大。其外皮金黄,果肉呈乳白色,形同满月,因成熟时间与中秋节相近而得名“秋月梨”。与普通梨相比,秋月梨更吸引人的还是它的口感,肉质细腻,果核小,可食率达到95%,甜度最高能达到16%。
“秋月梨的生产过程需要精心管理和看护,刚开始种植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一度想放弃。后来我经常跑外地学习考察种植技术,也向本地农技专家学习剪枝、疏果、套袋等技能,最终苦尽甘来。你看,现在种出的梨口感相当好,酥脆又多汁。”刘小军边摘梨边介绍道。
9年来,犇犇家庭农场由最初的150亩扩大到600亩,资产达35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种植大户12户,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农场。
秋月梨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农场赚取了可观收入,更为周边群众搭建起了在家门口务工增收的平台。每年秋月梨的管护期和采摘高峰期,农场都会请当地村民前来帮忙。
“秋月梨的日常管护需要人手,采摘更需要人手。我们会请村里人过来帮忙,也解决了部分群众就近就业的问题。”刘小军说。
由于梨口感好、糖分高,如今,犇犇家庭农场的秋月梨远销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区和大城市,客商络绎不绝。
“我现在正在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接下来准备打造农产品品牌,积极发展绿色产品。”刘小军谈起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编辑:张鹏 郭剑 校对: 樊迎喜
责编:杨仪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