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续写跨越千年的历史新章
洛医身边事
2024-10-26 09:15:11

  历史,曾在洛阳写下客家先民熠熠生辉的过往,洛阳也成为世界各地客家人魂牵梦绕的精神原乡。

  1700多年前,客家先民从洛阳第一次南迁,开启了衣冠南渡的历史序幕。天远路长,中原汉民携儿带女,出大谷关、过长江、越武夷,一直向南、向南、向南……金戈铁马,万里迁徙,播迁四海,五洲立业。1.3亿多客家人,在世界上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客家文化。

  遥望中原,古都洛阳,一座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成为全球客家人寻根溯源的独特地标,两层方坛之上的十七步台阶,寓意客家先民从这里出发已走过的1700多年历程,期盼游子归来。

  从南方到洛阳,从他乡到故乡,站在洛阳城南大谷关的烽火台上远望,数千年前的历史风云,仿佛仍在耳边回响,人们依稀还能听到客家先民迁徙的足音。这是一曲历尽苦难的心酸离歌,更是一部激荡人心的奋进交响。当年“人慌慌而游走、风飒飒以南迁”的客家人,挥洒“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秉持“勇立潮头敢为先”的进取精神,涵养“耕读传家继世长”的人文气质,从艰难走向强盛,在中华文明演进长卷中书写出了一段段历史传奇。

  今天,在“客家祖根地”洛阳,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盛大启幕。这座承载着华夏文明厚重历史的青春之城,正以澎湃向上的自信自强,向全球客家人敞开怀抱,盛迎逾山越海的亲情相聚,续写跨越千年的历史新章。

  这是不远万里的寻根问祖——

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

  “枝繁异域寻根脉,月盼归鸿洛水边。”河洛是根,亲在骨髓里;河洛是源,融在血脉里。

  从河洛到他乡,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望眼过去已讫千年,客家人的足迹遍布五洲。“北望中原怀故土,客居他乡不忘根。”客家乡亲对故乡的记忆虽已定格在历史深处,但对洛阳一直念兹在兹,将这里视为朝思暮想的根亲祖地,视为客家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家园,视为客家精神薪火相传的原乡故土。

  他们选址筑楼、聚族而家、乡音无改。千百年来,81个洛阳村、22座洛阳桥、16条洛阳河(江)、9座洛阳山……遍布天下,这些承载河洛遗风的衣食物用、烙有洛阳印记的山川风物,默默守望着客家人绵延不绝的乡愁。

  天下客家,根在河洛。世界客属第1届恳亲大会创办人、著名爱国侨领黄石华先生曾在2007年、2009年两次寻根洛阳。他说:“洛阳之行,让我知道了我的根在哪里。”

  2007年,在“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西晋都城洛阳被确认为首次南迁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出发地。“客出大谷根在河洛”已逐渐成为全球客家儿女的普遍共识。

  树不离根,人不忘祖。寻根问祖是海内外客家人的共同愿望,他们千载不忘祖辈之志,世代牢记寻根梦想,以谱为证厘清渊源,以会为媒联络乡谊。如今,历经千年等待,背井离乡的客家游子不远万里,沿着祖辈足迹,回到最初出发的地方,就是荣归故里、与亲人再续亲情。

  万里归鸿,千年圆梦。回到洛阳,就是真正的回家。

  这是客家回家的深情呼唤——

汉魏洛阳城遗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古老的关口,曾留下昔日的记忆,竖起回望家乡的航标。今日之洛阳,创新开放,青春澎湃,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发展姿态。

  众多留存的客家遗址遗迹,处处可见的客家文化,交织成河洛大地上的流动风景线,构成了客家族群身份和情感认同的纽带,深情期盼着客家回家,来感受血脉相连的故乡情深,体验古都新韵的精彩蝶变。

  ——产业发展向新图强,让客家回家的合作共赢蕴含了无限可能。

  洛阳以新能源、新材料、新IT、新文旅、智能装备等“四新一装备”为重点,着力发展风口产业,加快重塑产业格局,力度和成效前所未有。看招商,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宁德时代洛阳基地、华为技术、海澜集团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纷至沓来、纷纷落地;看创新,从“天宫”“蛟龙”到“天眼”“大飞机”等,一大批大国重器闪耀洛阳创新力量;看态势,高新技术企业144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两年翻两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数量全省第一……“产业强市”为洛阳汇聚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澎湃动力。

  ——城市发展量质齐升,让客家回家感受到的温暖更加具象化。

  洛阳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抢抓入围国家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政策试点重大机遇,纵深推进城市提质,向着建设中心城区人口超500万特大城市迈进。今日洛阳,城市候机楼建成投用,机场三期积极推进;地铁双线运营,呼南高铁焦洛平段项目有序推进,“三纵三横三环”高速路网基本成型,“牡丹花都、北国花城”靓丽呈现,河洛书苑、口袋公园、社区体育公园遍布全城;成功入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

  ——文旅融合跻身全国“顶流”,让客家回家真正体悟“人间至乐是家乡”。

  洛阳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千年古都顶流出彩,跻身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且看今朝,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打造3.0版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高标准建设“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102座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挂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全省第一;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世界古都论坛影响力持续提升;洛邑古城、应天门、老君山持续爆红,无数汉服爱好者在这里“梦回隋唐”,69家A级景区引人入胜。

  洛阳之“古”更加光辉灿烂,洛阳之“今”愈加气象万千,这正是洛阳邀请全球客家回家的自信和底气。

  这是注定被铭记的历史新章——

客家之源纪念馆内的族谱

  齐聚洛阳城,共叙家国情。

  循着先辈足迹、饱含千年思念,这段跨越千年的双向奔赴注定将被历史铭记。

  就在这个月,世客会前夕,由洛报集团策划的“客家之源万里寻踪”大型融媒体联动报道活动,刚一推出就得到热烈响应,参与联动城市从6个到10个,再到14个……“百花齐放春满园”,汇聚起预热造势、聚焦客家的澎湃流量。

  这场盛会,全球客家人将共聚洛阳,触摸历史文脉、感知最早中国。他们将探寻泱泱华夏、煌煌文明之光,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也是一次触动心灵的共鸣,必将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为“客家祖根地”书写出崭新的历史篇章。

  基于此,洛阳多年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准备、精益求精,建设客家文化根亲地标、打造“客家祖根地”品牌,开展异彩纷呈的交流活动,铺平客家归乡道路,飞架合作桥梁。

  文化因创新而辉煌,文明因发展而精彩。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广大客亲回应着祖根地的呼唤,从五湖四海归乡洛阳,这是一次穿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文化传承,是一次探寻文脉、增进自信的使命接力。借助这场盛会,追忆客家先民弦歌不辍的文化情缘,展示客家乡亲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更好激励后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尽管岁月流转、相隔万里,但相承的血脉、相连的文化、相通的心灵,仍然让洛阳人与客家人命运相系、心手相依。在今日河洛大地上,依稀可见可辨客家先民创造的荣光,可感可触客家儿女续写的辉煌。相信今晚的开幕式,必将让广大客亲穿越千年历史古迹,领略梦幻神都的盛世繁华。

  这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未来的展望。

  中国洛阳,盛迎客家回家!

  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家。

  1700多年前,客家先民从洛阳踏上首次南迁之旅。千百年来,客家人辗转迁徙,跨越千山万水,在他乡筚路蓝缕,拼搏创业,故乡始终是他们内心最柔软的牵挂与依恋。

  今天,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在洛阳举办。千年圆梦,客家人重回祖根地,感受洛阳魅力、家乡味道,家乡人翘首以待迎接至亲归乡。

  ●原乡

  金马门外聚群贤 铜驼陌上集少年

应天门

  客家先民第一次南迁,就是从汉魏洛阳城出发。作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代都城,汉魏洛阳城在国内诸多都城遗址中,是定都时间最长,区域面积最大的,上承灿烂辉煌的秦汉文明,下启恢宏昌盛的唐宋盛世。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缩影,汉魏洛阳城的繁华从铜驼大街一角便可窥见。铜驼大街一主两辅3道并行,共宽约40米,北接皇宫,南连大市,两侧对称布置有衙署和寺庙等,是当时洛阳最繁华的大道,两侧商贾云集,寸土寸金。

  当时的洛阳,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北魏孝文帝在此诏令开凿龙门石窟,公元69年东汉明帝在此敕命修建白马寺,张衡在这里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蔡伦在这里发明造纸术,洛阳纸贵、才高八斗等成语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西晋左思在《咏史八首》中写道:“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巍峨的宫城、繁华的街巷、如潮的人流,反映了当时洛阳城的繁盛。

  ●离乡

  悠悠天宇旷 切切故乡情

客家先民南迁示意图

  西晋末年,王族争权,这场内乱一直持续了16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此后,西晋国力空虚,民生凋敝,军事力量迅速衰退。

  从“八王之乱”中,西晋名将索靖预见了西晋将亡。他曾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感叹:“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来,人们就以“铜驼荆棘”形容山河残破、国土沦陷。

  “八王之乱”后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乘虚而入,祸乱中原,史称“五胡乱华”。在西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军队在刘渊之子刘聪率领下击败西晋京师洛阳的守军,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及王公大臣,大肆屠杀王公士民,史称“永嘉之乱”。

  五胡侵扰,战乱频繁,只有江东一带还算平静,大批中原士族不得不举家南迁,史称“永嘉南渡”。百姓们扶老携幼,为生计前往南方地区避难。

  南渡的难民中,不乏豪门望族,他们背井离乡,舍家弃业,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南过洛水,出大谷关,其中大多移居到长江中下游平原,也有少部分抵达赣、闽、粤地区,成为当地客家第一批先民。

  ●他乡

  树高千尺不忘根 水流万里总思源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土楼

  历史上的辗转迁移,使得中原汉族的先民及其后裔形成客家这样一个具有河洛文化素养的民系。艰苦环境的逼迫和考验,使客家人养成了坚忍卓绝、独立自强、追求理想和百折不挠的性格。即便是在异国他乡,客家同胞也始终秉持客家的优良传统,用勤劳进取为自己闯出了一片天。正是这样的精气神成就了客家人的英才辈出、群星闪耀,也使客家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望历史,客家人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他乡繁衍生息。传承的不仅是血脉,还有植根中原的河洛文化。从河洛坞堡到客家围屋,从饺子到酿豆腐,从河洛雅言到客家话……河洛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客家文化。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读书爱专心,一字值千金。”“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宁可自食其力,不可坐吃山空。”“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

  斗转星移,时光流转。虽然客家人对故乡的记忆早已定格在历史中,但河洛基因依然在客家儿女的血脉中流淌。

  ●望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洛阳是客家先民铸就辉煌的古都,也是客家乡亲魂牵梦萦的祖根地。遍及全球的客家乡亲,始终秉持强烈的敬祖重土意识,视河洛地区为精神家园。

  客家先民南迁时思念不能复返的家乡,在他乡取故乡之名聊以慰藉,于是我们便看到了遍布全国的洛阳镇、洛阳村、洛阳江、洛阳河、洛阳桥。

  客家先民南渡开疆拓土、谋求生存,但始终严遵家训、家规,河洛家风文化随之被带到南方,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客家家风文化。

  …………

  “君从哪里来?来自黄河边。”生活在南方各省和海外各地的客家人,世世代代怀念着故土,也希望来到河洛地区寻根问祖。

  2007年8月,“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确认洛阳是客家人的“祖根地”;2009年9月,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代表300多人,齐聚偃师虎头山,修建竖立了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2024年10月24日至26日,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在洛阳举办。

  ●归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今日开幕,欢迎客亲相聚洛阳。

  千百年来,客家人从洛阳出发,踏上南迁之路,走遍中国、走向世界,全球客家血脉相承、文化相连、心灵相通。今天,客家人再次回到故乡,至亲归乡,河洛欢腾;万里归鸿,千年圆梦。

  火炬传递心手相牵、入城仪式开门迎客、同心舞台神都气象、特色菜品洛阳味道、寻根谒祖共叙乡情……面对归乡的游子,洛阳用心用情,深入挖掘“客家人爱国爱乡、洛阳人思亲念亲”的精神内核,突出“客家回家、寻根洛阳”主题,力求用创意巧思、细致服务、温馨场景让客家人感受到归乡的温暖、故里的热情。

  一场盛会,千年深情;一次重聚,无限精彩。洛阳将努力为广大客亲倾心奉献一场具有河洛风韵、客家风情、国际风采的精彩盛会,打造一届弘扬客家文化的盛会、一届亲人回乡圆梦的盛会、一届深化交流合作的盛会。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