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00万!郑州“超大城市”发展的逻辑与挑战
政经视点
2024-09-10 01:20:57

这是李传金为您分享的第772篇文章,本文共计1651字,阅读约需5分钟

9月7日—8日,2024国家中心城市年会落地郑州举行,作为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的郑州(其它八大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西安)迎来了一次市场瞩目。

专题聚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至少在郑州恐怕是第一次。期许与建言,当是这次会议对郑州发展国家中心城市的主题。

有专家预言:“一二十年后,郑州市常住人口应该达到两千万,省会城市经济占河南GDP总量应是30%。”“超大城市“是郑州发展的愿景。

预言毕竟是预言,郑州以什么样的发展机制调动资源去描绘这一“画像“才是要紧的。

必须看到,郑州发展2000万级别的“超大城市“的外部约束性条件越来越多,内部支撑力仍然在培育。客观上讲,郑州在奔向”超大城市“的目标上仍然没有做好物质条件与精神智力的准备,实现“画像”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

从哲学的层面来看,城市属于人工自然,是人们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人工环境,这种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具体点说,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理系统。

这么一个庞杂的系统,它的动力来自市场经济机制,而城市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扩张之路,它的哲学基础一定建立在物质消费上的节制主义,日常生活上的简约主义,实质上城市经济发展应当要走向循环型经济模式,才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

对于追求“超大城市“发展的郑州来说,更当以生产上的生态工业模式上与消费上的生态生活方式作为超大城市发展理念,向着超大城市演进的绿色发展道路前行才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事实是,对于国人来说,拥有着“动物信仰”(即本能的信仰)(美国哲学家桑塔亚纳的哲学观),只相信实际的存在与表象,而缺少超越界的灵性追求,在消费拜金主义主导下工业生产与商业服务都充满了生物性的迎合,至少当下的郑州并没有做好自身成长为2000万级人口超大城市的文化生活方式上的调适。

再从增长上动能上看,郑州的发展约束正越来越大。

当下,郑州城市框架的拓展已经具备了迎接超大城市“画像”的空间广延,不过,如何实现相关专家所描述的郑州“画像”:“以占河南省不到10%的土地面积,吸引了占全省20%的人口扎根,以全省GDP总量30%的经济体量,形成了省会城市金融、贸易、教育、文化等40%的聚合力”,道路一定是曲折的。

2023年,郑州经济仅占河南GDP的23.03%。显然,郑州经济规模做大的路子还很长。

郑州依靠什么样的力量才能驱动GDP规模的快速扩张?

一则靠聚拢。郑州采取了吸引国内、省内的优势企业总部以及科研技术中心的办法提升规模。可是这一办法随着优质企业资源的稀缺难有持续性。

二则靠招商。郑州近10年的发展道路,走的是依靠外部招商、产业转移做大增量的办法实现了GDP的增长,这里面的招商典型案例是富士康、比亚迪、超聚变等。

三则是当下正在发力做的培育内生增长动力。大力招揽高等级人才,发展研究型院校,培育科创生产力,不过,这一路径显然会慢一些。可是这又是必须要走的华山道。

当然,如果郑州人口规模快速提升到2000万级,人口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本身就可以裂变出更细的分工与协作促进经济发展,毕竟,人口变化曲线与经济发展水平曲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正相关关系。

问题是,进入郑州、落户郑州的门槛如何降低?郑州留下人流的机会在哪里?

事实是,郑州发展“超大城市“的硬约束越来越大,这包括外对开放正受到逆全球化风潮的严峻影响,发达国家的资本与技术流入遇到”梗阻“,而国内经济地产引擎熄火,传统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经济转型遭遇过剩压力等,可以说,郑州向着“超大城市”发展遇到了强大的内外部阻力。

值得庆幸的是郑州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它没有多少经济体制羁绊,我们当相信,一个依靠市场经济机制来培育、涵养经济引擎的城市是有潜能的,也是有希望的。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政经视点。投稿及商务合作请留言微信后台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