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
0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
02.求知欲较强;
03.能合群,爱与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
04.诚实而不说谎;
0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信心。
2
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学习问题。
常见的有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被动学习、厌学等。
2.情绪问题。
小学生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例如情绪低落、烦躁、易激怒、有敌意等,青少年抑郁、焦虑最常见。
3.人际关系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有不安全感,一方面渴望独立,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自信、害怕挫折,担心自己不被人接纳。
3
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孩子们阅历浅,知识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共情力都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学习方面的原因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学生身心因此可能受到损害。
3.人际交往方面的原因
作为社会的一员,人都有与他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还能获得生活和学习中的知心朋友、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的依恋感无法满足,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
4.家庭教育的失误
家长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单用孩子的学习成绩去评价学生的好坏,给他们施加压力,使他们产生紧张感、压迫感、甚至恐惧感。
4
家长可以怎么做
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
良好的家庭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也对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未来的亲密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
倾听孩子说话
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常跟孩子聊天,把说话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做有益的思想交流,尽量不因为忙碌而缺席孩子的成长。孩子说话时,家长的倾听是最美好、最温馨的回馈。
宽容与约束都重要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关系。孩子的乐观不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鼓励夸奖有办法
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父母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去努力做事。
5
学生可以怎么做
01呼吸放松法
吸气,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抑制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
02思维转换法
没有最糟糕的事情,只有最糟糕的看法,只要改变糟糕的看法,就能改变糟糕的应对方式,从而取得乐观的结果。在面对压力出现焦虑时,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化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
03能量发泄法
不良情绪是一种负能量,不能适当地发泄容易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在不良情绪困扰我们的时候,在适当的时机,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心烦时可以找好朋友倾诉和吐槽;情绪低落时,可以唱唱欢快的歌。
04音乐调节法
医学表明:多听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结束语
当我们感觉学习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焦虑、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状态时,我们可以主动找身边要好的朋友、老师、亲人等倾诉,寻求他们的帮助。我们也可以寻求心理老师、心理援助热线等专业的帮助。
(来源:心理健康云平台)
陕州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如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内注明来源:
“映像陕州公众号”。
编 辑:何小慧 审 核:李 飞
统 筹:吕 婷 监 制:薛雅娉
新闻热线:0398-3836050
投稿邮箱:sztvxinwen@126.com
陕州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映像陕州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