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刀郎,在山歌响起的地方,致敬经典
倪莉工作室
2024-08-31 17:05:41

仿佛穿越时间的隧道而来,刀郎缓步走向舞台中央的一道光。

 

没有冗长的开场白,没有华丽的介绍,也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来预热气氛,他就在那一刻开始了他的演唱。整个过程如此简洁直接,似乎是在告诉所有人,音乐本身才是主角。

 

图片


这个夜晚注定属于刀郎。一首首宛如天籁的曲子,让无数听众不禁感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这位53岁的艺术家,以其深厚的音乐功底和独特的表演风格,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堪称神级的视听盛宴。整整3小时35分钟,39首歌曲,刀郎一人独挑大梁,唱满了整个演出。直播间的观众数量达到了惊人的5290万人次,累积获得了6.5亿次点赞,每一秒都有近百条新评论涌现,显示出了这场演出的巨大影响力。

 


刀郎


,赞1.6万


感谢刀郎和他的幕后团队,为我们带来了这样美妙的歌声和难以忘怀的夜晚。在这特殊的夜晚,刀郎选择了沱江边,他的家乡资中作为演出地点,开始了一场只有现场却无现场观众的独特演唱会。

他的介绍充满诗意:在西北人辽阔的心底。它跟着江水,流遍江南,听着对岸的故事,长成了一朵有性情的浪。山歌,不只是山与歌,它还是男与女,善与恶,理想与现实。它可以穿过土地,跨越时间。山歌,就是民间最有力量的喜怒哀乐。越是性情坦荡的地方,山歌越是响亮。

 



《豆蔻盒子》中悠扬的三弦,《披着羊皮的狼》与《牧羊人》里南箫的旋律,《罗刹海市》中唢呐的激昂,《花妖》里二胡的凄美,《珠儿》中板胡和铝板琴的交织,《喀什噶尔的胡杨》《心阿瓦尔古丽》《时光的信徒》里萨塔尔的深邃,《虞美人·故乡》《未来的底片》中古琴的清雅,《梨花落》里琵琶与南箫的配合,《鸳鸯枕》《画壁》《还魂伞》《翩翩》中琵琶、二胡和竹笛的和谐,《情人》中弹布尔的神秘,《黄玫瑰》中马头琴的深情,《沙丘》里中阮的低吟……

每一件古典乐器的加入,都是中华文化元素与数字新媒体完美融合的证明。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音乐的真实感,还将观众的审美体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沉浸式的新境界。


刀郎,作为一个扎根于民间的艺术工作者,通过这样一场线上音乐演唱会,成功地让更多的人接触并爱上了中国的民族音乐。高达5227万人的在线观看量和随后超过7亿次的点赞数,让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究竟有多久没有真正地聆听过这样的音乐?我们又有多么渴望能够亲临一场这样的演唱会?

 

图片


正如著名导演贾樟柯所说:“中国需要一些非常有个性的人,他们能够独立地与这个时代互动,参与到其中去改变它,影响它,而不是仅仅宣称自己的独立性,却眼睁睁地看着一切变得无可挽回。”

在当今这个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传播的主要渠道,“客观现实”、“主观现实”以及“象征性现实”都在共同塑造着公众的行为。

 


刀郎


,赞6.3万

 

刀郎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明星,他远离了娱乐圈的纷争,专注于挖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他用平实的语言讲述故事,创造了多元化的文化传播渠道。从《罗刹海市》到《花妖》,刀郎引领了华语乐坛的一次革新,他避开了西方现代音乐模式,采用中国古典五声音阶(12356),避免了‘4’这个音符,并将其与中国古典诗词相结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赢得了全球听众的共鸣。

 



随着时间的推移,刀郎的作品逐渐从单纯的情感宣泄转变为深层次的社会观察和启发。在经历了三年的沉寂之后,他带着更加成熟的作品回归,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忧虑。正如歌词所传达的:“无为比追逐更需要勇气。”曾经以沙哑嗓音创造了许多经典之作的刀郎,如今已经走过了一个时代,但一个更加成熟的刀郎正在我们身边悄然成长。


这既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个人的命运使然,更是对这个物质至上时代的深刻反思与引领。刀郎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引导人们在喧嚣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摆渡人。

 

 

图片


这场音乐会里的确蕴含着沉默的热爱和灵魂的自由,也昭示着艺术的生命永在旷野而不在庙堂的道理。


人之珍贵,不在贫富贵贱,在乎哪怕百转千回,也还有精神的自由,还能保持理想之光的照耀。致敬刀郎,致敬经典!



刀郎


,赞3万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